北美蝙蝠染病死數量驟減 農藥使用激增致嬰兒死亡率升
今天發表的研究指出,由於北美洲蝙蝠數量驟減,農民爲農作物除蟲而導致農藥使用激增,卻造成嬰兒死亡率上升。
法新社報導,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將對人類造成嚴重後果。發表在「科學雜誌」(Science)的這篇論文提供支持這項預言的確鑿證據。
論文作者、芝加哥大學助理教授法蘭克(EyalFrank)指出:「生態學家一直警告我們,物種正在快速消失…這可能對人類造成災難性影響。」
法蘭克利用一種突然爆發的蝙蝠致命性疾病的「自然實驗」,來衡量食蟲性蝙蝠在控制農藥使用上可以帶來什麼好處。
侵入性真菌感染引發的白鼻症候羣(WNS)於2006年開始從紐約蔓延至全美,這種疾病使得蝙蝠於難以覓得昆蟲果腹的冬眠期間過早醒來,因試圖保暖反而耗盡能量而死亡。
爲了一探究竟,法蘭克追蹤於美東蔓延的白鼻症候羣,並且比較受影響和未受影響地區的殺蟲劑使用情況,發現在蝙蝠數量驟減地區殺蟲劑用量驟增31%。
考量殺蟲劑使用與身體不健康的後果有關,法蘭克檢視殺蟲劑用量增加與嬰兒死亡率上升有無關聯。
研究發現,自從白鼻症候羣爆發以來,由於殺蟲劑用量增加,嬰兒死亡率隨之上升近8%,相當於增加1344名嬰兒夭折,化學物質很可能經由遭到污染的水和空氣進入人體。
他強調,野生動物疾病的蔓延支持他的推論,也就是蝙蝠滅絕直接導致嬰兒死亡率激增,這不單單只是可以用諸如藥物濫用或貧窮等其他農村困境來解釋的巧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