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問太陽花學運 江宜樺抱怨:彷彿所有行爲都合理化

學運期間政院江宜樺曾親赴抗議現場溝通。(圖/記者陳明仁攝)記者賴於榛/臺北報導行政長江宜樺日前接受BBC中文網專訪,被問及是否有辦法避免「太陽花學運」的發生時,江宜樺先說是正面、負面意義非常複雜的一個歷史事件,也誇年輕人非常有創意,但認爲學運時將公民不服從用在攻打立法院、政院、警察局,與國外不同,「彷彿所有的行爲,都得到了合理化。」太陽花學運後,江宜樺在各個場合屢次都會提到,接受BBC中文網專訪時也從《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談到後來引發的太陽花學運,BBC中文網接着問江宜樺,「其實如果當時我們稍微改變一下這個處理的方式,會不會這個學運,這個有關的抗議事件,是可以避免的,會不會有時也有這種念頭?」▲學運期間,江宜樺多次譴責不該佔領立法院。(圖/本報資料照)江宜樺則說,選擇的解決方式或處理方式不一樣的話,大概十之八九會有導致不同的結果,但不同的結果會是更好或更壞,「我們無法預知。」認定學運到目前爲止,都是正面、負面的意義非常複雜的一個歷史事件,從正面看,可以說民衆表現了對公共事務關心,尤其是年輕人的世代;抗議方式更是遠比過去所有的反對運動都還有創意,令人驚豔,讓政府看到年輕人的潛力

但一談到學運的負面評價,江宜樺開始滔滔不絕,批評學運雖然是關心公共事務,卻佔據立法院國會殿堂,一佔就是20幾天不走,癱瘓掉代議民主運作部分的學運青年跟羣衆,還衝進了行政院,佔領行政院,試圖癱瘓掉國家的行政運作。直指「佔領」的概念,將來也有可能因爲對司法判決的不承認,不同意,而去佔領法院、佔領檢察機關,認爲不是近代自由民主、法治民主發展以來,所鼓勵或樂見的現象。▲太陽花學運曾號召全民集結上凱道反服貿。(圖/記者陳明仁攝)

對於「公民不服從」,江宜樺看法也與抗議人士不同,舉例如果有一羣公民不能夠接受政府政策,可能就決定用一個違反當時法令的方式,比方說抗稅,或者是非法的集會遊行,或「靜坐」的方式,來表達不滿,但抗議者仍然知道自己是一個公民,願意接受法律責任,「他也不會說,當警察要逮補或是司法體系要追究的時候,會脫逃或者是否定,他基本上願意接受檢驗流程,這個是西方公民不服從的原始意義。」

江宜樺抱怨,可是在臺灣,公民不服從卻被用在攻打立法院、攻打行政院、攻打警察局的時候,只要輕易的掛上說,我們是公民不服從,「彷彿所有的行爲,都得到了合理化、合法化。」最後則說,滿希望在這過程中,對臺灣民主可能有傷害的一些作爲,將來能夠得到深刻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