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林家的中國心——文化抗日 還我河山(三)

日本可以用武力佔領臺灣,但是臺灣的民心絕非武力可以征服。

李鴻章不動聲色,此時他最大的安慰就是自己終於統帥一支由中國人組成的軍隊!這支部隊與洋人相比的確「土得出奇」。然而軍貴能戰,不只是擺樣子好看的,得戰場一試,再笑也不晚!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林維源的想法和李鴻章不謀而合。他認爲李鴻章是俊傑,懂得建立自己的軍隊與洋人相比肩,他是中國當今的英雄!他找到了李鴻章,慷慨捐50萬兩白銀給李的淮軍作爲更新裝備之用。李鴻章對這位臺灣鉅富的作爲相當感慨,李夫人趙小蓮說林維源是雪中送炭

■捐錢建軍卻遭他用

不久,美國人華爾指揮的「常勝軍」在上海虹橋不敵太平軍,情勢岌岌可危。華爾親自前來拜見李鴻章。李鴻章認爲這是天賜良機,因此就果斷出手,在上海虹橋與太平軍血戰三天三夜終於把太平軍打得大敗。那些曾經嘲笑這支淮軍的洋人們對李鴻章帶兵打仗的能力大爲震驚;於是他們想先下手爲強,消滅李的淮軍。李鴻章當然奮起反擊。不久,淮軍與「常勝軍」開戰,幾次交火,淮軍打敗「常勝軍」,在上海爭得了一席之地。

林維源真心爲李鴻章喝彩!他相信自己的眼力與判斷:李鴻章必定是中國未來的軍事、政治明星,於是他自願前去拜李鴻章爲師,用其的眼光與魄力激勵自己,在閩、臺兩地爲國家出力。

他對林爾嘉說,李鴻章絕不可能是民族大漢奸。春帆談判簽署條約,都是太后、皇帝的旨意。誰敢不籤?……爲了拖延談判時間,他捱了一槍差點喪命。

林爾嘉明白了父親爲了國家、民族的博大胸懷!於是父子再商議,乘朝廷在戰敗後議重建海軍之際一再捐200萬兩白銀,再展北洋雄風!200萬兩白銀捐出後,慈禧太后立即召見,賜以珍玩並給予官銜。爲此,就有陳允敦所選的《泉州翰林龔顯曾的女婿林菽莊建半個頤和園》的論述。龔林翁婿以爲早晚就可以看到一支強大的艦隊了,那知道200萬兩銀上繳後,建海軍之議聲便聲消響沉,而頤和園卻大興土木……「一個頤和園,林菽莊建造了半個」。

在父親言傳身教下,年輕的林爾嘉已經在政治思想層面上成熟起來並有相當政治遠見。《馬關條約》簽署後,他從國際法的角度破解」條約」有悖於國際法則。《國際法則宣言》明確規定:「使用武力威脅取得領土之不得承認爲合法。」但是林爾嘉看到的是,儘管臺灣人民頑強抵抗,但還是阻擋不了日軍的強悍進攻--1895年5月29日,日本海軍陸戰隊在臺灣澳底登陸……緊接着臺北淪陷。6月23日,丘逢甲與日軍進行20多晝夜血戰,劉永福黑旗軍血戰一個多月,在彈盡糧絕狀況下,乘英國「爹利士」號內渡大陸。

儘管臺灣兵民都槌胸泣血,萬衆一心保衛臺灣,但是敵強我弱,江山淪陷卻是爭的事實。在這種情況下,林爾嘉向父親提出收復臺灣的第二方案,即向日本購買臺灣計劃。他認爲日本可以用武力佔領臺灣,但是臺灣的民心絕非武力可以征服。

抗日方式不斷以「小股」武裝襲敵;不斷搧動反日思潮,加上日本駐臺灣總督急於求成,迫不及待地推行皇民化政策,遭到臺民更加激烈地反抗。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對管治臺灣力不從心,心有餘悸。戰後日本國內經濟緊縮,爲此,向日本購買臺灣是有可能的!這種政治變通手段是何等的愛國氣魄和博大的胸襟?!如果不是伊滕博文,這項偉大的購買工程或許有成功可能。

用「文化抗日」則是林爾嘉驅除日虜,還我河山,光復故園的另一種抗日復臺方式。日據臺灣之後,日本殖民統治者欲想在最短的時間裡把每一個臺灣人變成日本人,個個學日語,講日本語言;學生上課不可用漢語與臺語,這種思想文化領域的禁錮,意在切斷中國文化之根,斷我民族之脈!必須針鋒相對!爲此,林爾嘉迅速成立《菽莊吟社》作爲政治思想文化抗日之利器。

《菽莊吟社》不僅聚集知名的文人墨客爲吟仕,同時還召集了一大批將帥武弁。包括海軍總長、代理總理,福建都督、永威將軍孫道仁,光緒庚長(1880年)科武狀元、福建護軍使、漳泉總司令、培威將軍黃培鬆漳廈護軍使藏致平,直糸將領、大軍閥孫傳芳,五虎上將之一蔣鼎文等等。

■反抗日本殖民同化

這些將帥武弁,政治立場觀念儘管不同,但是他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態度是一致的。此外,林爾嘉還召集了11位崇拜中國文化的日本吟侶加入菽莊吟社,組成中、日抗倭統一戰線,用文化抗擊日本的殖民化政策。後來的實踐證明,儘管日本在臺灣的殖民同化教育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但在臺灣傳統的中華文化之根並沒有被割斷,相反的臺灣本島的詩社鍾會反而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其中,連城璧、連橫、葉際唐、張我軍都在日據時期內渡並寓居廈門。

林爾嘉在民族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展現其錚錚鐵骨,是對國家之大愛;其小愛則體現對家庭老少和對社會平民布衣的關心和保護,這是他高尚的人格特質!(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