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路要求填問卷...路人被騙6萬保養品!消基會揭4大推銷手法

▲假問卷行銷手法層出不窮,消基會呼籲民衆千萬別上當。(圖/消基會提供,下同)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假填問卷真行銷,消費損失數萬元!臺北市政府日前公佈今年瘦身美容業查覈結果,從今年1月至今,美容、化妝品業消費爭議申訴案件高達522件,而消基會就接獲其中的83件,消基會提醒,店家利用大打優惠價格手段,吸引消費者上門後再推銷高價商品,事後想退貨卻難上加難,提醒民衆別上當。

消基會指出,瘦身美容行業的不當行銷手法在消基會申訴榜上已屹立近20年,其不當行銷手法包括,大打優惠價格,吸引消費者上門,再推銷高價商品;路邊行銷,以填寫問卷、提供免費商品或服務爲餌,引君入彀;採人海戰術輪番上陣,消費者體力不繼勉強就範,又或是約定單價原價退費基礎不一,消費者無法退錢。

消基會也發現,愈來愈多的瘦身美容行業,業者爲了規避法令規定的「退費標準」,紛紛改採以商品銷售爲主,再以免費送課程方式來行銷,造成消費者和業者的退費糾紛不斷;再加上退費計算基礎的含混不清,讓消費者深陷退費紛爭

有消費者表示,曾在路上店員攔下填問卷,並推說問卷沒帶在身邊,邀請他進入店面二樓填寫相關資料,進入店面,才知是化妝品專櫃,除了購買商品外,他又被遊說添購做臉療程,還趁着他在做臉同時,信用卡刷下18,000元,直到返家後,對整個銷售程序感到不安,想詢問退費,卻遭對方拒絕。

另外,也有消費者說明,自己在捷運站被要求填問券,填完問卷後開始推銷公司產品,並以借用十分鐘爲由,告訴她可以免費試做臉以供比較,更爲了推銷將他滯留在店內三小時過程中還拆封20幾罐產品,最後竟要求她刷卡6萬元,他返家後才思考事有蹊俏,要求退款。

消基會指出,由於保養品、瘦身美容相關申訴案件逐年攀升,在108年4月22日行政院消保處召開「101年度至107年度個案消費金額較高及申訴案件量逐年攀升等消費爭議態樣之檢討改善會議」中,臺中、臺南市政府均提出瘦身美容類案件量不斷髮生,主要爭議在於遞延性消費、向融資公司信貸,以及訪問買賣不當銷售,甚至包括已提領並由業者協助拆封商品所衍生之消費糾紛多,建請衛福部儘速公佈「瘦身美容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不得記載事項修正草案」。

消基會也說,問卷調查或免費體驗誘使消費者到店、推銷商品,是屬於《消費者保護法》中的「訪問交易」,消費者可享有7天猶豫期的保障,但業者爲規避法規,會以檢視美容產品爲名義,要求消費者當下將所購買產品全數拆封且全程錄影,待消費者主張解約時,就用商品已拆封爲由不予退款。

消基會呼籲,應儘速公告才通過的「瘦身美容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並落實執行,以強制性規定導正已經歪斜甚久的瘦身美容消費市場,儘速導正不正當行銷手法,還以消費者應有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