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班吃石斑終達標 海產接棒

在多次喊卡與外界批評下,「班班吃石斑」終在本學期達標。(本報資料照片)

在多次喊卡與外界批評下,「班班吃石斑」終在本學期達標。教育部、全國漁會、餐盒公會全國聯合會等昨日共辦「學校午餐採用國產水產品推廣活動」,漁業署表示,配合政府加碼學校午餐採用國產可溯源食材獎勵金提高到每人每餐10元、偏鄉14元,並導入冷鏈設備維持低溫不斷鏈及建立「聯採聯供平臺」等措施,將讓更多供應商能選購多種章Q水產品食材進入校園,穩定午餐水產品供應鏈,達到「班班吃海產」。

大陸去年6月10日以藥物殘留爲由全面暫停臺灣石斑魚輸入,行政院以補助6億元的方式推動「班班吃石斑」,有業者不滿指出,從產地供應、運輸到分切都看不到縝密的規劃,「班班吃石斑」根本是趕鴨子上架的荒謬政策,樂見該計劃沒續推,因爲沒人想再來一次。

在「班班吃石斑」之後,政府下一步擬讓海產進到學校午餐。漁業署統計,目前校園午餐3章1Q水產品覆蓋率已由2021年78.5%,成長到去年91.5%,今年4月則達到95%;2022年章Q水產品採購約5900公噸,今年4月已採購約2380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00公噸,供應品項包括蝨目魚、魷魚、烏魚、水鯊、旗魚、文蛤等。

漁業署長張致盛指出,因魚刺等因素,過去校園午餐較少採用水產品,未來希望每月至少能提供一次,也顯見目前學校營養午餐採用水產品意願並不高。

臺灣鯛協會理事長、嘉義大學水生生物科學系助理教授郭建賢指出,魚肉太小塊容易散掉,分餐時對團膳業者和學校都會變成負擔,而水產品在運輸保存上容易腐敗,若政府沒有補助冷鏈,基本上都不會選魚,尤其對偏遠學校的採購意願又更低。有學校家長會委員認爲,無刺、便宜和安全應是團膳的最大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