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院士王振義過生日,3名院士學生爲其慶生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11月30日,一位跨越世紀的期頤老人,迎來了他從醫執教75週年和他99歲(虛歲100歲)的生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爲其舉辦了簡樸又隆重的慶生會,他的3名院士學生——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陳國強院士到現場爲老師慶生。
王振義的三名學生陪老師一起切生日蛋糕(從左至右爲陳國強、陳竺、王振義、陳賽娟)。本文圖片均由學校提供
1924年11月30日,王振義出生於上海。他的父母文化程度都相當高,對子女的教育也極其重視,王振義小小年紀就進入了當時法租界內的薩坡賽小學就讀,僅6年以後,他便以突出的成績直接免考升入了震旦大學。受外祖母影響,王振義選擇了從醫,他辛勤苦讀,從震旦大學醫學院順利拿到了醫學博士的學位,然後便被分派到廣慈醫院(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工作。
王振義是中國最高科技獎獲得者之中唯一的一位內科醫生,被稱爲“癌症誘導分化之父”。1994年,王振義先生獲得世界腫瘤研究領域的最高獎項“凱特林癌症醫學獎”,隨後,瑞士布魯巴赫腫瘤研究獎、法國臺爾杜加科學獎以及美國血液學會海姆瓦賽曼獎等一系列榮譽撲面而來。他在1999年寫下了《腫瘤的誘導與凋亡療法》,這本書後來被美國一位權威教授評爲,全球百年內86篇最具有影響的代表論著之一。
王振義曾經手握“全反式維甲酸”,如果他把配方申請專利,這種“救命藥”能讓他“坐在家裡便可以成爲億萬富翁”。但他直接放棄了這項專利,因爲他害怕窮人吃不起藥,這嚴重違背了他研發藥物的初衷。
圖爲陳竺院士、陳賽娟院士向王振義院士送上親筆所書的祝福賀信。
所以當全反式維甲酸正式被批量生產投入市場以後,十粒一盒的價格低至11元左右,直到如今也只維持在300元左右,同時還享受國家的醫療保障補貼。
11月30日,王振義的學生,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陳竺對自己的恩師表達了真摯的祝福。
陳竺院士和妻子陳賽娟院士是王振義院士的“開門弟子”。他回憶起王老師當年親自帶教,手把手輔導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王振義院士曾說過,一個人的學術經歷總是由低到高,隨着情況的變化也會有所下降。所以要一代一代傳承,使得這條拋物線疊加上升,最高點始終是向上的。這樣的信念讓王振義院士培養扶持了幾代血液學領域的中青年才俊,推動我國基礎和臨牀血液學與相關學科發展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1991屆畢業校友、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從湖南長沙發來手寫的祝福書信,信中提到,他雖已離開學校多年,自海之南而湖之南,但仍處處以王振義院士爲榜樣,時時以能作爲王振義的學生爲光榮。
據瞭解,王振義從醫執教的75年裡,共帶教了33名碩士、22名博士。
圖爲王振義現場發表感言。
王振義在生日會現場感慨,他回首99年以來,自己完成的任務是對病人負責,王振義想到最近的一個病人是“開卷考試”裡遇到的,診斷的整個過程如同從事血液學專業的三個階段,一是血栓與止血,二是白血病的分化,三是疑難病例的分析。每一個階段,王振義都潛心鑽研,還讓學生去國外學習先進的醫學知識和理念,將自己和學生的所思所想所學編撰成書籍。作爲一名醫生,他認爲,應該儘可能汲取廣博的知識,不要侷限於自己的專業領域,這樣才能更好地造福患者。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