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堡水落石出 摩崖石刻現身
水位下降後,白河堡水庫內三座連排摩崖石刻露出水面。(張宏民攝)
近日,隨着水位下降,北京延慶區白河堡水庫內三座連排摩崖石刻漸漸露出水面。這是水庫蓄水36年來石刻首次「現身」,當地文物部門根據石刻像的服飾、雕刻風格初步推斷,石刻可能爲元明時期。
坐船進入白河堡水庫,在一個被當地人稱作「佛爺灣」的地方,水邊的粗粒花崗岩峭壁上呈現了三座連排佛像。三座連排佛像每座高約1.5公尺、寬約0.9公尺,左邊和中間佛像的輪廓已經模糊,最右邊的佛像可清晰看出身形和姿態。佛像上方的石壁上,不規則分佈着圓形或方形的鑿孔,可以看出這裡是經人工修飾過的。
據介紹,白河堡水庫豐水期蓄水量達6000多萬立方米,目前水庫中的水量不足1000萬立方米,水位下降16米,這也是摩崖石刻「重見天日」的直接原因。
在延慶區文物所的文物檔案中,存有1984年石刻還未入水時候的照片。「石刻所在的崖壁,位於明代一座叫做靖安堡的城堡附近。在遼、金、元三代,這裡曾是御道的一段,叫做黑谷路。元代尚佛,因此御道兩側有不少佛像石刻。」專家介紹,石刻從佛像的服飾、雕刻風格初步判斷爲元明時期,具體的還需要對旁邊的字跡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