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食品安全“防護網”織得更密更牢

民者國之根也,誠宜重其食,愛其命。

食品安全關係着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這件看似舌尖上的“小事”,卻是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更是黨和國家尤爲重視的大事。

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要求,檢察機關進一步全面推進食品安全司法保護工作,以更加堅定的步伐強化檢察辦案,努力讓人民羣衆買得省心、用得安心、吃得放心。

加大辦案力度依法嚴懲犯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進入新時代,人民羣衆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對檢察工作提出了內涵更豐富、水平更高的需求。守護人民羣衆“舌尖上的安全”,檢察機關充分發揮檢察職能,推出了一攬子務實舉措。

最高人民檢察院首先帶頭行動起來――

組建了全國檢察機關經濟犯罪檢察人才庫等各領域人才庫,發揮業務專家引領作用,切實提升檢察官崗位素能

持續加強對案件的督辦指導,對問題疫苗案、“注水牛肉”案、“瘦肉精”羊肉案等一批重大複雜案件辦理及時提出指導意見,推動辦案取得實質進展;

正在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共同修改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推動規則制定更加契合司法實踐需求;

……

各地檢察機關也緊鑼密鼓地跟進――

北京、江西等地檢察機關從高校、行政執法機關等引進“外腦”,探索建立常態運行的智庫諮詢機制,及時聘請專家輔助檢察官參與審查案件、出庭支持公訴,提升案件辦理的專業化水平;

上海等地檢察機關將不起訴案件相關材料移送行政執法機關,督促其及時作出行政處罰,確保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

遼寧、寧夏等地檢察機關在市場監管部門設立專門檢察室,對重大執法案件提前介入引導,強化監督,精準打擊危害食藥安全違法犯罪;

各地檢察機關堅決落實“處罰到人”理念,加大禁止令、從業禁止、罰金刑、沒收財產刑適用等工作力度,提高違法犯罪成本……

3元一斤的豬肉你見過嗎?2019年7月至12月,魏某等4名犯罪嫌疑人向他人收購死因不明的肥豬,然後進行屠宰加工,以每斤3元至15元的價格銷售。貴州省黔西市檢察院在辦理該案時,認真審查把關,提出15條補查提綱,並向公安機關發出補充移送審查起訴通知書,追捕6人、追訴3人。同時,向該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其加強履行監管職責,對全市生豬市場進行全面清理,確保有食品安全隱患的肉製品不再流入市場。不僅如此,檢察機關還積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被告人全部認罪認罰,並通過公開庭審及網上直播,警示和震懾了犯罪。

記者瞭解到這樣一組數據: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全國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087件5989人,起訴7622件14396人;建議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此類刑事案件950件1021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474件529人,監督公安機關撤案663件764人。

在充分發揮刑事檢察職能作用的同時,檢察機關還以提出檢察建議、提起公益訴訟、支持起訴等方式充分履行公益訴訟檢察職能。

記者瞭解到,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全國檢察機關共立案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案件30914件,提出檢察建議、發佈公告26237件,向法院提起訴訟1602件。

比如,北京鐵路運輸檢察院針對部分短視頻平臺用戶在“直播帶貨”“視頻推薦”時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食品、對食品功能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爲,依法向平臺住所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出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在轄區內開展網絡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並協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引導平臺加強自治,簽署自律公約,有效規範網絡直播和短視頻營銷食品行爲,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深化溝通協作,織牢食品安全“防護網

衆人拾柴火焰高。讓危害食品安全的違法行爲人“痛到不敢再犯”,需要法治的力量;讓食品安全的“防護網”織得更密更牢,則需要更多攜手共進的力量。

最高檢與多部門聯合開展專項行動,加大食品安全領域全鏈條保護力度――

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最高檢聯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共同開展了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專項行動,加大食品安全領域全鏈條保護力度;

今年6月起,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最高檢等七部門聯合開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着力解決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常規農獸藥殘留超標問題。

深化溝通協作,加強執法、司法協同配合――

2020年7月,最高檢與中央網信辦、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市場監管總局等十部門共同印發《關於在檢察公益訴訟中加強協作配合依法保障食品藥品安全的意見》,建立了線索移送、信息共享、交流會商、聯合培訓、聯合督察等工作機制,並就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執法司法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提出指導意見。

2020年8月,最高檢與最高法、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共同召開了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座談會,並經過二次函詢意見後今年5月會簽印發了《探索建立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制度座談會會議紀要》,要求各地辦案過程中準確把握懲罰性賠償制度懲罰和預防的功能定位,綜合考慮是否提出懲罰性賠償訴訟請求

最高檢配合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正在研究制定市場監督管理領域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凝聚工作合力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讓我們看看檢察機關辦理的幾起案件:

重慶市石柱縣檢察院通過辦理一起銷售假冒名酒案發現,相關部門在市場監管方面存在薄弱環節,向縣市場監管局發出檢察建議後,該部門在全縣範圍內對酒類市場開展專項整治,加強酒類市場監管,並通過媒體宣傳鑑別假酒方法,暢通羣衆舉報平臺。

江蘇省常州市檢察院對違法經營者虛假、誇大宣傳保健品功效,誘導和欺騙老年人購買的違法行爲,通過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提出判令違法者承擔欺詐銷售三倍懲罰性賠償責任的訴訟請求。法院支持了檢察機關訴求,判令被告承擔懲罰性賠償7000餘萬元。

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提升消費者維權意識

全面推進食品安全司法保護,還有必不可少的一環,那就是普法宣傳。一方面,普法宣傳可以引導企業和公民強化法律意識,明確法律紅線,促進相關單位及從業人員做到依法辦事、守法經營;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提升消費者維權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共治氛圍。

檢察機關通過發佈典型案例等方式,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積極開展普法教育。

“典型案例劍指危害食品藥品安全的違法犯罪,集中反映了執法司法部門合力守護食藥安全底線的努力,同時也對相關生產經營者敲響警鐘,值得點贊。”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廊坊市林業技術推廣站站長方金華對檢察機關守護食藥安全的做法表示肯定。

記者瞭解到,2020年以來,最高檢發佈了多批懲治侵權假冒犯罪、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專項行動、公益訴訟保護消費者權益典型案例。各地檢察機關也通過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典型案例、網絡庭審直播等多種方式開展宣傳普法。

比如,上海市長寧區檢察院將工作重點延伸至互聯網領域,通過與區域內大型互聯網公司開展座談交流,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敦促企業完善制度,預防互聯網侵權假冒違法犯罪發生。

再比如,江蘇省泗陽縣檢察院組織百餘名農貿市場從業者觀摩涉牛肉案件庭審,集中進行法庭教育,實現了辦理一案、治理一片、教育社會面的效果。

食品安全需要常抓不懈。檢察機關將與相關部門密切合作,繼續發揮各項檢察職能作用,通過高質量的食品安全檢察工作,切實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孫風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