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不降速,要再造一個百億品牌

作爲當下的“多品牌帝國”,安踏正在快速“生長”。

8月27日,安踏體育(2020.HK)發佈2024年中期業績,創下歷史同期最佳業績表現。

上半年安踏實現營收337.4億元,同比增長13.8%;實現淨利61.6億元,同比增長17%,若計入亞瑪芬體育(AS.NYSE)的損益以及上市權益攤薄影響,則錄得淨利77.21億元,同比增長62.6%。

分品牌來看,上半年安踏品牌貢獻營收160.8億元,同比增長13.5%,營收佔比略降;第二大品牌FILA貢獻130.56億元,同比增長6.8%,營收佔比同比下降2.55個百分點至38.7%;

包括迪桑特和可隆體育的其他品牌則貢獻營收46.0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1.8%,營收佔比同比提高5.59個百分點至13.63%。

這是安踏主品牌和FILA以外的品牌營收佔比首次超過10%。

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說明會上透露,上半年可隆體育爲安踏增速最高的品牌,迪桑特“很快實現100億的規模”。

若丁世忠願景成真,迪桑特將成爲安踏旗下第三個營收過百億的品牌。

信風(ID:TradeWind01)從接近安踏人士處瞭解到,上半年迪桑特在安踏“其他品牌”中的營收佔比約爲7成,營收增速超30%。

由此估算,迪桑特的上半年營收規模約在32.21億元。

按去年安踏其他品牌上半年營收佔全年營收比例約三成的表現估算,迪桑特今年或有望衝擊百億目標。

在消費降級的今天,迪桑特高速增長的意義更勝以往——FILA已經是國內第五大運動品牌,高基數下擴張速度正在放緩,安踏亟須講出下一個更明確,也更強勁的增長故事。

財報披露的同時,安踏宣佈上市以來的首份股權回購計劃:斥資不超過100億港元進行回購。提振市場信心的意圖明顯。

丁世忠甚至直言,“我們現在PE這麼低,如果單看這兩個品牌(指迪桑特和可隆體育)就應該起碼30倍。”

8月28日,安踏高開低走,盤中一度漲超11%,最終收漲4.33%於74.75港元/股,滾動市盈率約爲14.63倍。

再造一個FILA?

面對疲弱的消費環境,安踏和同行一樣謹慎。

上半年,安踏成人和FILA分別淨開20家和9家門店,可隆體育淨關4家門店。

相較上年同期,安踏成人的開店數量持平,FILA則從淨關店重回門店擴張節奏。

從營收增速來看,儘管安踏主品牌相較去年同期持平,但第二大品牌FILA的增速已經放緩至個位數,相較既定的全年流水10%-15%的增速目標存在一定差距。

不過安踏管理層並未下調對全年業績的預期。

安踏聯席CEO賴世賢直言,維持既定目標“有一些挑戰,並不是說輕輕鬆鬆做到”。

其表示,“我們各方面都比較健康,覺得團隊應該有一個較高的目標,全年(流水)雙位數(增長)還是有機會的。”

從盈利能力看,安踏主品牌的經營利潤率同比提高0.8個百分店點至21.8%,FILA則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至28.6%。

目前被管理層給予厚望的增長引擎,是迪桑特。

2016年,安踏採取與迪桑特和伊藤忠商事株式會社成立合作公司的形式,取得在中國大陸獨家運營迪桑特品牌的代理權。

在伊藤忠商事計劃私有化日本迪桑特的聲明中,由安踏運營的中國迪桑特業務成了正面典型。

聲明稱,迪桑特品牌在中國的銷售額已經超過了日韓市場,“將繼續發展與合作伙伴安踏集團之間良好融洽而有緊張感的關係”。

直到去年,安踏才首度單獨披露迪桑特全年零售額超50億元,距離達成百億目標尚需翻倍增長。

若不算表外的始祖鳥,迪桑特將有望成爲安踏的“下一個FILA”。

丁世忠表示,在做迪桑特之初他就認爲五年能做到20億營收:“我想現在這個規模來講,你們應該看到我們很快能做到100億”。

今年上半年,迪桑特淨開10家門店至197家。

迪桑特目前確定的擴張方向有二,一爲向南方地區開成人店,二爲開闢兒童產品線。

信風(ID:TradeWind01)從上述接近安踏人士處瞭解到,迪桑特過去以冬季產品爲主,因此過去在南方地區開店較爲謹慎。

隨着迪桑特的春夏季產品越來越受歡迎,管理層認爲南方拓店的時機已到。

今年上半年,迪桑特開始拓展兒童品類,已經開了7家兒童店鋪,店銷均超過了55萬。

目前迪桑特的經營利潤率達到30%以上,比定位高端的FILA還要略高。

極致的效率考驗

覆盤安踏坐上中國運動服飾集團頭把交椅的增長路徑,管理層言必稱多品牌戰略和零售能力。

多品牌戰略使其在細分賽道的運動品牌逆襲的當下,仍能錄得高速增長;零售能力則讓安踏在行業下行的當下仍有擴張的底氣。

多品牌運營不只是對資金的考驗,更是一場對運營的極致考驗。

考驗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其一在於如何對多品牌進行有效的區隔,這關乎安踏在消費力疲軟的當下能覆蓋多少消費客羣。

安踏主品牌定位大衆運動、FILA定位時尚運動、迪桑特則定位專業運動、主打滑雪和戶外品類,可隆體育主打休閒戶外。

除主品牌之外的三個品牌解決了安踏價格帶難以上探的難題,安踏由此實現了“品牌向上”。

但爲了維持品牌調性,安踏不得不做出了一番取捨。

安踏相關人士對信風(ID:TradeWind01)表示,FILA如果選擇繼續快速向下沉市場開店擴張,規模仍有大幅增長的空間,但爲了維持品牌調性,FILA暫時選擇不下沉到低線城市。迪桑特、可隆體育也是瞄準一二線城市進行擴張。

這能解釋FILA上半年營收增速的放緩。

在品牌內部,安踏則通過在不同渠道開出不同店型的門店,觸達差異化的消費人羣。

例如安踏品牌CEO徐陽去年上任後,就取消了線上線下“一盤貨”(線上、線下渠道賣的商品不同),意在避免亂價。

徐陽將安踏的門店劃分成 5 個等級,以匹配不同的商圈和人羣。由此,在門店陳列更高端商品的安踏也能開進三里屯和恆隆了。

多品牌運營的難點之二在於運營效率。

如今迪桑特擴張面臨的市場環境,與安踏收購FILA時如出一轍,均處於行業下行的清庫週期。

2012年的庫存危機全面爆發時,即使全部工廠停產,存貨還夠再賣三年。

經歷過那輪危機的安踏最終在2020年痛定思痛,開啓了DTC(直面消費者)改革,減少多層級經銷商的流通環節,將大部分門店收歸直營。

得益於直接掌握終端零售的安踏,在今年上半年存貨週轉天數同比減少10天至113天,已連續三年下降。

不過當下挑戰仍存。

在消費疲弱的環境下,安踏需盡力“內卷”找增量,這種直接體現在產品上。

如果走進安踏、FILA或是迪桑特和可隆體育的門店,不難發現他們的產品正變得越來越像,都在“擠”入戶外這個擁擠的賽道。

安踏的冠軍系列定位戶外品類、FILA也推出了主打“情緒戶外”的產品,但戶外品類原本是可隆體育、始祖鳥、薩洛蒙和迪桑特的自留地。

這勢必會造成旗下各品牌的競爭,互相分流。

屆時作爲多品牌運營方的安踏,免不了歷經一番自我競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