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國際張凱夫:跨境商家AI調用量每兩個月翻一倍
過去一年裡,跨境電商是最積極擁抱AI的行業之一,無論是精準營銷、智能客服還是AI製圖、商品信息優化等,AI與電商各個環節的結合以及對跨境語言文化障礙、人才短缺的補足,都被這個行業所期待着。
“過去半年內,我們AI的使用量開始大幅上升。”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副總裁、阿里國際AI業務負責人張凱夫在7月16日接受第一財經等記者採訪時表示,從去年11月起,AI Business的生成式AI服務在阿里國際內部的AliExpress、Trendyol、Daraz 等業務中每兩個月調用量翻一番,目前日均超五千萬次調用。
2023年4月,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開始AI Business團隊的組建。張凱夫表示,經過一年多的實踐,他發現,AI在跨境電商領域最大的價值不是對人力的替換,而是在商品前臺直接對點擊率、轉化率的提升。
同時,AI在跨境電商領域找到了一些特殊的應用場景。一個例子是AI對信用卡拒付問題的應對,一些跨境商家會遇到消費者收貨後以“對支付有疑問”爲由而拒付,信用卡平臺往往會郵件通知商家進行抗辯舉證,舉證成功後商家才能拿到這筆錢。由於涉及金融合規等複雜問題,許多商家難以回覆此類郵件,如今,通過AI寫“舉證抗辯”郵件的通過率已非常高,每年可以爲平臺節省千萬級的資金。
不過,目前AI在跨境電商領域的應用仍停留在較初期階段,內容往往以不同國家或地區分類,面向單個客戶的差異化內容有限。
“考慮到投入產出比的問題,很難做到每個人有不同的內容。未來的路線可能偏向不同人羣畫像產生不同的內容,這是可以做到的。”阿里國際AI業務算法負責人駱衛華表示,在執行層面上,團隊會考慮到更多具體的技術問題,包括成本問題,更多個性化的展示意味着背後模型本身的訓練、存儲包括對數據的需求都將出現量級上的增長。
對於AI重構跨境電商行業的問題,阿里國際技術平臺負責人徐昭認爲,AI對跨境電商的影響可分爲三個階段遞進式的發展週期。
第一個階段是AI在存量的業務和電商模式下,如何更好地幫助存量跨境場景降本增效的問題。這一階段,人們關注AI的生產力如何帶來更高的商業收益和商業效果。第二個階段,隨着AI在跨境中的規模化應用,在跨境電商的鏈路上,AI既要用於優化傳統電商模式,也要爲商業模式和產品模式的創新提供賦能。例如AI對全球各個國家及地區個性化需求的挖掘,在海外不同於國內傳統貨架模式的KOL導購模式下,AI如何幫助商家去做導購模式的顛覆性創新。
最後一個階段,徐昭提到,除了消費端、運營端以及商家端的場景,內部也會看到平臺的經營環節上有大量空間。國內跨境電商的選品策略目前仍更多停留在“把中國的供應鏈往外搬”,在“AI+跨境電商”發展的第三階段,通過AI,跨境電商可以將海外本土的創意資源、生態與中國供應鏈更好地做結合與創新,讓跨境電商實現進一步全球化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