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說的AI電商要怎麼做?阿里國際先打了個樣

經歷了“百模大戰”之後,2024年關於AI應用落地的討論多了起來。這當中,電商幾乎是生成式AI落地最快的應用場景和天然的優勢戰場。

由於電商本身離“錢”更近,產業鏈條上的製造、運營、市場等各環節都迎來被AI改變和重塑的機會。

“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去年底,馬雲率先提出這一判斷,而阿里也明確了“用戶爲先,AI驅動”的發展戰略。

不僅是阿里、京東、拼多多、抖音暗自佈局AI電商技術,在海外,亞馬遜、谷歌和TikTok等巨頭也在推進與AI相關的項目。

從阿里國際近日披露的相關進展來看,其AI“試水”步伐走得相對較快:截至目前,阿里國際已在40多個場景中應用了AI能力,有大約50萬中小商家不同程度地使用了這些功能,1億款商品得到優化。商家的AI需求也不斷增長,平均每兩個月,商家對於AI的調用量就翻1倍,近期的日均調用量已經突破了5000萬。

“過去半年,我們最大的主題是應用迅速爬升。”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副總裁、阿里國際AI業務負責人張凱夫對包括界面新聞在內的媒體表示,隨着商家需求激增,AI在跨境電商領域已經迎來首次規模化應用。

去年4月,阿里國際成立了AI Business團隊,主要負責AI在阿里國際的落地和應用,目前團隊人數達百人以上。

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是阿里當前增速最快的業務之一,其年度活躍消費者破3億,囊括了AliExpress、Lazada、Trendyol及Daraz在內的國際零售業務,以及國際站的批發業務。阿里海外主要採取多平臺策略,他們需要一個共用的AI基礎設施,且數據中心、模型訓練相對獨立,這也給AI Business團隊較大的發揮空間。

經過一年多的實踐,張凱夫發現,AI在跨境電商領域最大的價值不是對人力的替換,而是在商品前臺實現對點擊率、轉化率的提升,真正能做到降本增效。

隨着國內互聯網行業掀起“出海熱”,向海外拓展正變得越來越“卷”,控制成本也成了第一要務。

通常一箇中國商家要把商品賣到海外,需要經歷一系列瑣碎的流程,包括撰寫商品名和商品詳情頁、拍攝商品照片、製作廣告素材、在海外網站及社交媒體投放廣告、安排客服人員解答消費者諮詢、處理退貨、拒付款等等。

上述應用場景下,AI在客服、營銷等領域均表現出色,能夠帶來雙位數的效果提升。此外,在轉化率、點擊率、消費者滿意度等方面能爲商家帶來1%到30%的提升,具體效果取決於不同場景的應用深淺,以及商家的使用程度。

不過,AI建設同時意味着重投入,即便是阿里這樣的巨頭,也需要在效果、效益和成本的 “不可能三角”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比如在當前模型能力之下,團隊內部需要明確不同場景的優先級,科學評估每個場景能帶來多少業務增量,用轉化增益做場景排序。“每個團隊、每個公司都會面臨資源受限的問題,(需要考慮)如何定義最佳的技術和業務策略,把技術資源用到極限。”阿里國際技術平臺負責人徐昭表示。

考慮到投入產出比,目前阿里國際絕大部分的AI實踐仍然圍繞着工作流程來提效。具體到商品內容層面,內容展示僅以不同國家或地區分類,尚難以實現“千人千面”。

不過未來向前邁一步——AI+供應鏈,以及向後邁一步——AI+產品形態,AI電商仍大有可爲。張凱夫明確表示,電商是一個會被AI改造的行業,今天僅僅是邁出了第一步。

而在海外,AI+電商正在展開一些新實踐。剛剛拿到5000萬美金種子輪融資的初創公司Daydream,試圖改變傳統電商搜索推薦的用戶體驗。

Daydream用AI通過自然語言與圖片的結合,來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購物搜索結果,幫助用戶更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假如你在爲參加朋友的婚禮做準備,便可以直接通過自然語言搜索:“我在秋天要去巴黎參加一場婚禮,能否給我推薦幾款衣服。”甚至可以上傳一些你喜歡的圖片參考,就能得到AI推薦的答案。

該平臺尚未正式開放,預計將於今年秋季推出測試版。據媒體報道,當前Daydream入駐的品牌數超過2000個,包括Altuzarra、Jimmy Choo、Doen、Alo Yoga等品牌,主要聚焦於垂直領域。

Daydream爲AI電商搜索提供了新思路,但這一創新體驗也存在弊端——Daydream的AI推薦結果,只是限於入駐的2000個品牌產品,仍有無數個時尚單品遺珠無法被AI看到。

而在中國,搜索、推薦、廣告,幾乎已是中國互聯網平臺的固有模式,大模型是否能對其進行徹底改造?這不僅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也是平臺對長久依賴的商業模式所進行的一種重塑。

對此,張凱夫表示:“業內的改造過程很慢,因爲‘搜推廣’已經很強,大模型通常只是錦上添花,還不太能夠從底層架構完全推翻。”但他同時強調,如何在算法底層去構建一個新的商品表達方式,是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現階段,阿里國際AI是在存量業務和電商模式下幫商家實現降本增效。徐昭表示,接下來,隨着AI在跨境中的規模化應用,技術會更多地影響商業模式、產品模式甚至經營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