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腿部「靜脈曲張」超驚悚!這個病嚴重恐致命 做好6點能預防

(圖片來源:阿布&米雪兒 幸福布二家臉書粉絲頁)

出處/康健雜誌 文/陳蔚承

藝人阿布先前上節目分享自身靜脈曲張的罹病心得。現場他拉起褲管,只見盤糾錯結在小腿肚附近的靜脈,讓主持人直呼不可思議。許多人認爲靜脈曲張只是外觀不好看,但如果不治療,嚴重可能危及性命。

人是直立動物,腿部靜脈爲了要對抗地心引力血液送回心臟,所以靜脈中有瓣膜,阻擋血液往低處迴流,加上小腿肌肉羣在運動時收縮,像幫浦般把血液往上壓,纔不會讓血液聚積下肢

但如果血液循環不良或瓣膜功能不全,血液就無法有效流回心臟而往腳部逆流,造成靜脈曲張。《靜脈曲張真的不是小毛病》作者、志勳皮膚科院長楊志勳指出,靜脈曲張是一個慢性的疾病,初期只有在小腿發現蚯蚓狀的靜脈瘤,往往要5~10年之後,才逐漸出現腳部水腫、痠痛、抽筋,鬱血溼疹等等症狀,皮膚髮癢色素沉澱,抓破皮就會導致潰瘍,傷口久久不能癒合。此外還會出現腳部皮膚變硬纖維化,「如果不治療,久了會造成靜脈栓塞,血栓跑到肺部就會造成肺部栓塞及心肺功能問題。」

靜脈循環、迴流心臟的狀況不良,很大的原因是久站或久坐,因此老師、廚師、護理師、髮型師專櫃人員或空服員,尤其是50歲以上的女性,都屬於高危險羣。

另外是女性生育時,胎兒會壓迫到母親的血管,因此懷孕女性也是靜脈曲張的高風險族羣。最後是遺傳,有些人天生靜脈瓣膜功能不全,因此容易罹患靜脈曲張,「遺傳性的靜脈曲張一般在20幾歲就會有症狀,」楊志勳說。其他如肥胖、長期搬運重物等等都是致病因子。

楊志勳建議,一旦腳部浮現蚯蚓狀的靜脈瘤,痠痛腫脹或踝部出現色素沉澱就要就醫,醫生會用超音波診斷是否是靜脈曲張引起的症狀,判定嚴重程度。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血管外科主治醫師魏文澄表示,有些高齡族羣因爲遺傳、肥胖等原因,血管相較於一般人藏得更深,因此老了以後,出現靜脈曲張問題,也難以被察覺。「這些病患其實還是有浮腳筋,但因爲藏在裡面,血管不易浮出,必須要用超音波看,纔會發現裡面血管都已經是彎曲的。」因爲沒有浮腳筋,難以從外觀判別,而延誤了就醫時間。

(圖片來源:Pixabay)

靜脈曲張傳統的的治療方式是把腿部「大隱靜脈」抽掉,楊志勳指出,這個手術要全身或半身麻醉、住院且後遺症很多,包括容易局部麻感瘀血、疼痛,傷口長達5、6公分需要縫合,增加了感染的風險,5年的複發率高達30%。另一種是泡沫式硬化劑注射,利用藥劑來破壞曲張的血管,不需要麻醉,施打後便能照常生活,但5年的複發率也是30%。

目前新技術是利用雷射微創手術來治療。楊志勳表示,透過雷射光纖傳導能量,把結構扭曲、鬆弛擴張的血管收縮、移除,使血液回覆正常的流動,「這個方式只需局部麻醉,不用40分鐘即可完成手術,雷射後穿着彈性襪即可走動,恢復日常生活,複發率極低,5年只有5%,且只需要一次治療。」

如果經診斷爲輕度靜脈曲張,可能只需要保守療法就能改善,如穿彈性襪。

魏文澄建議,民衆可到正規醫療用品店購買以「mmHg」爲單位壓力襪,選擇第一級(<20mmHg)與第二級(20-30mmHg)的壓力襪即可。第1級是一般人保養用,第2級則是靜脈曲張的病患使用,3、4級則是病情嚴重的狀況,有醫師處方再購買,「一般市售以『丹數分級的襪子,並非正式醫療分級的壓力襪,買來當壓力襪穿,可能無法治療,反而會讓靜脈曲張更嚴重,還是買以『mmHg』爲單位的壓力襪,才符合標準,穿得安心有效果,」他說。

靜脈曲張讓人腿部外觀不佳、嚴重可能併發皮膚和心肺問題,但楊志勳指出,只要做好6點,就能預防靜脈曲張。

1.避免久站或是久坐:坐辦公室者每小時起身活動3~5分鐘,加強肌肉收縮,促進血液循環,可以達到預防、紓緩、減慢靜脈曲張的進程。

2.規律的生活與運動,休息時擡高雙腿可以促進靜脈迴流。

(休息時擡高雙腿可以促進靜脈迴流、預防靜脈曲張。圖片來源:Pixabay)

3.穿彈性襪:若需繼續長期站着工作,請務必穿着合適的醫療級彈性襪,減少腿部的負擔,幫助血液迴流。醫療級彈性襪的壓力是漸進式腳踝處較緊,小腿至膝蓋較鬆,這纔有助於血液迴流。

楊志勳建議,彈性襪應在早上起牀、下牀前穿上;魏文澄也指出,通常會建議有需要的患者應整天穿着壓力襪,到晚上睡覺,由於下肢與心臟位置同高,比較不會有血液沉積在下肢的問題,就不須穿着。

4.多吃高纖食物低油低鹽食物。少喝酒,酒精會加速靜脈曲張的發生。

5.控制體重:減重可以緩解腿部壓力,延緩血管退化。

6.避免提重物。

延伸閱讀:

圖解】幫身體快速消水腫 按這些穴道就對了

消水腫、改善靜脈曲張好簡單 一個小動作搞定

抗下肢浮腫...擡腿、泡熱水 都不如「它」有用

躺牀上做3動作有助消水腫 還可讓身體進入睡眠模式

按摩後再喝「它」 能消水腫、讓血液更暢通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