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80後上學時也有早晚自習,爲什麼感覺沒有現在的孩子辛苦?

目前,網絡上最大的呼聲就是希望給孩子們減負,一是減作業量,二是減在校時間,希望初中能取消早晚自習,中小學能嚴格執行國家的雙減政策,徹底給孩子們減負。

但70後80後應該還記得,自己上學的時候也有早晚自習呀,爲什麼大家不覺得自己上學時辛苦,反而感覺現在的孩子更苦呢?

本人70後,清楚的記得,小學四年級就開始上早自習了,而且每天早上還要起來跑步。初中也是,早晚自習都有,早上也要跑步,冬天沒暖氣,夏天也沒空調,每年到冬天,手腳都會被凍爛,可以說比現在的孩子更遭罪。但奇怪的是,現在好多人都認爲過去的孩子幸福,現在的孩子更辛苦。這是爲什麼呢?

其實理由可能很簡單。

第一:過去教輔資料有限,作業也有限,學生作業量確實不多。

目前學生負擔加重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輔資料的泛濫。不知從何時起,市場上教輔資料應有盡有,完全氾濫了,導致的結果就是進入到校園的教輔也越來越多。雖然國家規定的是一教一輔,但事實上,很多學校都配發有好幾種。教輔資料增加,學生的作業量自然也增加,每學期光寫的試卷都不知道有多少張。

再看看過去,市面上就沒什麼教輔,學校條件有限,也沒有打印機速印機,做試卷還需要老師手印,所以就算老師想佈置也沒什麼作業可佈置,更別說各種小測試了,基本沒有。從作業量上看,現在的孩子絕對是過去孩子的好多倍!

第二:以前城鄉教育均衡,教學質量差距不大,家長們確實不太焦慮。

以前的學校,就算是城鄉教學質量差距也不大,因爲各地的教育資源相對是比較均衡的。另外以前學校也不評選重點和非重點,所有學校在人們心目中基本都是一樣的,大家都沒有擇校熱,學生基本都是就近上學。

但現在完全不同了,各地的教育資源嚴重不均衡,明顯向一些重點學校傾斜,導致家長們都開始擇校。擇校人數過多,這些名校就開始篩選了,幼升初、小升初考試就是這樣開始的。只要名校開始篩選錄取,所有人就開始內卷和焦慮了,因爲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名校,於是家長也開始逼孩子學習,送各種輔導班,學生負擔自然是越來越重了。

第三:以前孩子多,對孩子也不嬌慣,現在的家長看不得孩子受一點點的苦。

以前的人都苦,所以就算孩子上學時吃再多的苦,家長認爲也是值得的,並不認爲孩子吃點苦有什麼不好。但現在完全不同了,孩子們都是在嬌生慣養的環境下長大的,我們的家長真是看不得孩子們受一點點的罪。

我們的初中生上早晚自習,其實已經有很多很多年了,但這幾年呼籲取消的聲音很多。以前的小學生週六還到校上課呢,但這些年就算是初三生家長也不願孩子週六再上課。以前冬天沒暖氣夏天沒空調,家長也不會有任何意見,但現在如果哪個學校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家長一定會埋怨學校的。

當然,目前人們生活水平都提高了,我們也沒必要沒苦硬吃,所以對於孩子人們更希望他們能生活得更幸福一點,不要再受太多的苦,包括學習的苦。

目前孩子們不僅僅是學習負擔沉重,最重要的是精神壓力巨大。

如果僅僅是作業多,我相信孩子們還能承受,孩子們無法承受的主要是巨大的心理壓力。

現在學校的評比考試太多了,幾乎是一天一小測幾天一大測,每次測試還會給孩子們排名,甚至根據成績分班排位,考試掉隊的還會被叫家長,總之,孩子們在學校幾乎感受不到任何尊嚴和快樂。因爲大多數孩子註定是排名靠後的,在這種瘋狂的排名之下,很多孩子的自信心嚴重被打壓,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可能就出現心理問題了。

考試、排名絕對是壓垮學生心理的主要原因!

學生的生活不僅僅只有學習一件事,他們也需要享受生活,尋找自己的樂趣,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教育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是失敗的,因爲孩子們都太苦了。大人尚且追求8小時工作制,週末雙休,何況孩子?從這意義上講,怎麼給學生減負都不爲過,最好學習國外,徹底鬆綁孩子,讓孩子們自由健康的成長!

大家對此怎麼看?也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