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互聯網大廠是堅守大廠還是去中小公司
35歲,對於互聯網行業的人來說,似乎是一道無法迴避的分水嶺。
剛步入職場時,我們可能會憧憬未來,期待大廠給我們的機會和平臺。
而等到35歲這個年紀時,纔會發現:曾經的激情與夢想,早已經被層層的加班、KPI、和隨時可能被“優化”的風險所代替。
你可能已經開始思考,是繼續堅守大廠拼搏,還是選擇轉型去小公司,放下那份沉重的壓力,尋求更爲輕鬆的生活?
這兩條路,究竟哪一條更適合你?
1、堅守大廠,熬着等N+1
大廠給了你豐厚的薪水、成熟的職業平臺和廣闊的發展機會。
你已經在這裡深耕多年,積累了不少經驗,甚至成爲了某個領域的專家,自己也曾夢想過在這裡走得更遠。
然而,35歲這個年紀,對於大多數大廠員工來說,是一個比較尷尬的節點。
你可能依然每天加班,擔心業績達不到要求,揹負着巨大的壓力,甚至面臨隨時可能被裁員的風險。
但你也明白,跳槽並不容易。
無論是內外部的競爭,還是對未知的擔憂,都讓你猶豫不決。
你也許會想,繼續在大廠待幾年,積累更多的現金,等着公司給你“N+1”離職補償,最後該咋樣就咋樣。
這種選擇,看似穩定,實際上是一種“被動堅守”,你需要不斷證明自己的價值,熬過一段又一段的裁員期。
我身邊不少同齡人,所謂的35歲+甚至40歲+的同學,多數人都選擇在現有的大廠裡面繼續熬着,而不是重新跳槽。
畢竟現在外面形勢沒那麼好,不要說你想要的漲薪幅度20%+,團隊管理範圍變大,有時你想找平替的機會都非常少。
更爲重要的是你進入新公司後的landing極其困難,因爲你要立馬出業績,但公司能空出來給外部招聘的位置,或多說都是讓你填前任留下的坑。
萬一你短時間搞不定,說不定都你還沒過試用期就被幹掉。
你與其冒着風險跳槽,倒不如在現有的公司待着,畢竟輕車熟路,不求加薪晉級,但求中規中矩,熬到最後一刻。
2、轉戰中小公司,降低壓力
另一條路,是選擇離開大廠,跳槽到中小型公司,利用自己在大廠積累的經驗和“光環”,爭取一個管理崗或者更爲輕鬆的職位。
這條路的吸引力在於,你可以擺脫大廠的加班文化和高壓環境,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
小公司通常工作強度沒有大廠那麼大,你能在更自由的氛圍中去發揮自己的特長,不用時刻擔心被“優化”或者揹負過高的績效壓力。
即使有績效排名壓力,但因爲小公司與大公司相比,相對缺乏優秀人才,或多或少你還不至於淪落到最後一名,壓力自然更小點。
更重要的是,轉行到小公司,你的職場規劃也可能更爲靈活。
你能借助自己大公司的品牌背書,有機會在新公司擔任更高層次的管理崗位,提升自己的職場價值。
但這條路並不容易走。
中小型公司雖有一定的自由度,但也面臨着資源有限、發展空間狹窄等問題。
而且,跳槽之後,你可能會遇到新的挑戰,新的競爭壓力,甚至要重新適應不同的工作節奏。
萬一你在中小公司待得不如意,你再想回來到大公司是非常難,有時你一時衝動出去,想要再回流基本不可能。
3、堅守或放下的建議
面對堅守大廠和轉型小公司的兩條路,你的選擇不一定非黑即白。
如果你選擇繼續留在大廠,意味着你要繼續承擔壓力,接受內卷文化,但這也是你多年來積累現金流的保障。
你可以堅持下去,等着機會,或許幾年後,你獲得自己想要的職業發展,甚至最差情況,你可以拿着公司N+1賠償走人。
幹一天算一天,或許是這些大廠人心底的真實想法,把自己當做靈活工的角色,而不是夢想着改變世界。
而如果你選擇轉戰小公司,放下壓力、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也是一種新的選擇。
你不再是大廠裡無盡競爭中的一員,而是一個能掌控自己時間和生活的人。
小公司能夠給你更多靈活性和發展的空間,雖然薪資或許會降低不少,但也有可能獲得工作與生活的一點平衡。
總之,35歲對於互聯網人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你可以選擇大廠堅守,也可以選擇中小公司換個方向,前提是慎重考慮以下3個維度:
1.認清自己的需求:是去大廠繼續追求更高的薪資、職位和發展機會,還是選擇中小廠,更注重生活質量、降低壓力?
2.評估個人的狀態:你現在的狀態如何?是否仍有足夠的動力去迎接新挑戰?如果已經開始感到力不從心,或許停留在目前的舒適區未嘗不可。
3.不怕失敗,勇於選擇:無論你選擇哪條路,都沒有所謂的“完美選擇”。選擇就意味着有所得,必有所失,不用過分擔心未來的事情,反而做好目前的工作,提前給自己準備plan B會更加穩妥。
最後,不論你選擇堅守大廠,還是跳槽到小公司,最重要的是,做到內心清晰、決策果斷。
來源 | 張儀說(ID:PMgrowing)
作者 | 張儀 ; 編輯 | 呼呼大睡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