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萬人膝關節退化 名醫提醒「最危險」角度要注意

呂紹睿指出,研究發現60至120度是對關節危險的角度,要減少沒必要的彎曲。記者賴昀岫/攝影

臺灣約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退化困擾,醫師提醒,「彎太多」是最常見的關節錯誤使用方式,彎曲60度至120度最危險,避免膝關節退化,應儘量減少生活中不必要的彎曲,如上下樓梯,尤其是下樓梯時,一定要慢慢彎;此外,也別以爲久坐就不會傷膝蓋,久坐擠壓關節使其發炎,發炎狀態會釋放化學物質腐蝕軟骨,進而導致膝關節退化。

公衛專家何美鄉在重大公衛事件無役不與,她過去也喜愛從事登山、打網球等活動,但某次運動後,她卻痛到站不起來,一就醫卻被告知,膝蓋退化的程度,幾乎嚴重到可以更換人工膝蓋了,看過的醫師都只能提供減輕疼痛的治療,直到在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門診,纔看見希望、退化的膝蓋有機會恢復。

呂紹睿表示,臨牀上會就醫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爲疼痛,而疼痛也是民衆可自我覺察的第一個警訊,當疼痛出現時,「不要急着吃藥止痛」,跟身上其他問題一樣,發現疼痛要注意,以膝關節來說,會痛代表內部有問題,但現在的治療一般都是止痛,如吃止痛藥、打玻尿酸或高濃度自體血小板血漿(PRP)讓病人舒服、不痛。

呂紹睿進一步指出,如果病人依然沒有用正確的觀念使用膝蓋,在這些止痛治療的狀況下,反而可能壞得更快,因爲軟損已經被磨損到不健康了,常見錯誤使用關節方式之一,是生活或工作環境「彎得太多」,前者常見於爬樓梯、蹲下、騎腳踏車等,後者則如久坐的上班族。

次數還有角度都要注意,呂紹睿指出,研究發現60至120度是危險角度,所以要減少沒必要的彎曲,但生活中關節不可能完全不彎曲,提醒民衆要「慢慢彎」,上下樓梯要動作慢,尤其是下樓梯的時候;上班族以爲都坐着不會傷膝蓋,但這其實對膝關節已經發炎的人也很不好,因爲90度恰好讓關節皺襞被夾住,很多人久坐再站起來,會覺得走不動、卡卡的,萬一被壓着發炎會放出化學物質,讓軟骨被腐蝕。

隨着再生醫療的發展,現在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可選用「關節鏡軟骨再生促進手術」(ACRFP)進行自體脂肪幹細胞治療。

何美鄉在接受這項治療後,2個月就前往日本四國爬山,追蹤一年來,主觀感受是打網球、爬山、跑步、重訓都不再疼痛,她今天也在現場示範舉壺鈴,也呼籲其他深受膝關節退化之苦的民衆,「老不一定要有痛,不要把受傷跟老化放在一起」,有需求就要儘快就醫,不要鐵齒。

公衛專家何美鄉一度飽受膝關節退化之苦,經過治療已經可以舉起壺鈴。記者賴昀岫/攝影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記者賴昀岫/攝影

公衛專家何美鄉一度飽受膝關節退化之苦,經過治療已經可以舉起壺鈴。記者賴昀岫/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