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CM 打板族的噩夢:稍有不慎就得“關燈吃大面”
記者 | 劉瀝瀧
精準踩着情緒回暖點和指數低點建倉,第二天卻沒辦法盈利退出,用資深投資者王本強的話來說,“最近A股真是難做得邪門了”。
個人投資者白玉也頗有感觸,“7、8月賺的錢,9月已經全部還給股市了,到了10月更是虧進去了不少,目前淨值已經腰斬之後再腰斬。”
自從創業板漲跌幅改爲20%以後,整個A股市場的交易生態發生了變化,接受界面新聞記者採訪的多位投資人士都表示,最近一段時間,操作難度大幅增加,稍有不慎,就得“關燈吃大面”。
打板族的困惑
“沒法做了,大家都休息了。”對於超短線投資者鄭永興來說,伴隨着創業板“20CM”正式落地,他的炒股生涯開始步入了至暗時刻。
在此之前,打板一直是鄭永興的拿手絕活,盯着市場上活躍的票,在即將封板的那一刻按下回車鍵搶籌,次日享受盈利後擇機退出,有時候還能抓到連板股。
憑藉嫺熟的打板技能,鄭永興曾在10個月的時間裡,賺取到3倍收益。
專研遊資的趙亮告訴界面新聞記者,之前在10%漲跌幅限制下,一些強勢股漲到10%左右之後,漲勢戛然而止,次日往往會繼續獲得資金搶籌,股價繼而衝高,所以市場上也就出現了很多像鄭永興這樣的打板族。
創業板20CM實行以後,一切都變了。
首先市場上的漲停個股數量大幅萎縮。由下圖可以發現,在行情並不樂觀的二季度,漲停個股數量整體維持在50個左右。最近兩個多月,漲停個股數量平均在20個左右,最極端的10月30日,兩市漲停個股數量一共僅爲8只。
“市場上每天的連板股就那麼兩三隻,一不小心就是大面,這誰還敢打板!”超短線投資者張傑感嘆道。
對於打板族而言,兩市漲停個股數量的大幅減少意味着操作機會的喪失,也預示着市場情緒低迷,獲利難度極大。
據鄭永興透露,有幾位同爲短炒族的朋友嘗試去做20CM的板,剛開始創業板瘋漲階段,也賺到了不少,但是接下來吃了幾次大面,又虧回去了,整體的收益情況並不樂觀。
有一些人嘗試轉型趨勢策略,但是“花了很多年才建立起來的投資風格,哪能說變就變”,結果不是很理想。
虧錢效應在蔓延
“迷茫的何止是打板族”,趙亮表示,20CM之後,市場生態發生了變遷,整個超短投資圈已經被“教訓”得千瘡百孔。
據王本強介紹,自己屬於超短線選手中比較穩健的一類,專注於做一進二。在創業板20CM實行以後,創業板標的首板漲停差不多就相當於原來的二板了,接力的時候,成功二板就相當於原來的四板,與原來的一進二完全是不同概念。原來的一進二策略完全不適用。
一進二尚且如此,高位接力的資金更加無所是從。
據趙亮介紹,以前市場上有一些資金專門做高位接力,一般都是3板起步,在他們看來,3板是一個檻兒,能夠3連板意味着個股的辨識度出來了,也有足夠人氣,有很大概率會繼續走強。但最近3板已經是“天花板”,鮮有個股能夠突破,創業板3板之後經常直接引來關注函,高位接力的資金根本沒法做。
圖:今年以來兩市連板高度變化與同期滬指走勢對比情況 數據來源:聚寬
數據也顯示,自8月28日以來,市場連板高度處於相對低位,42個交易日中僅有9個交易日連板高度突破3板。多達17個交易日連板高度爲2板,甚至有2個交易日出現連板股絕跡的情況。
這也意味着,趙亮口中所說的3板起步的高位接力資金,幾乎沒有操作機會。
強勢股低吸策略同樣面臨着困境。
白玉介紹,以往市場情緒回暖以後,一些回調到位的前期強勢股往往會重新獲得市場資金的追捧,走出一波修復行情。最近市場很多比較活躍的標的直接走A字型,低吸一不小心就吸在了半山腰上,自己做這個策略有十年了,還是首次碰到連續這麼難做的行情。
虧錢效應也蔓延出圈。
“明明沒有參與豪賭,卻還是被牽累其中”中長線投資者李世敏表示很無奈。
最開始的時候,創業板20CM吸引了大量資金關注,導致主板市場嚴重失血,成交額一度被創業板趕超。
資金是股市上漲最直接的推動力,被抽血後主板市場一片低迷,甚至出現剛上市的新股,次日直接一字跌停的情況。
貴州茅臺、恆瑞醫藥等前期被炒至高位的核心資產標的紛紛回調。10月中旬以來,白馬股閃崩跌停的情況比比皆是,比如涪陵榨菜、伊利股份等等。
李世敏透露這兩個月自己賬戶的回撤接連創出年內新高。
界面新聞統計了今年以來各個交易日漲停金額和大面股(所謂大面股,即日內最高價到收盤價跌幅超過11%的股票)數量的對比情況:
圖:今年以來兩市漲停金額和大面股數量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聚寬
數據顯示,最近兩個多月以來,兩市漲停金額驟降,並且持續在低位徘徊,同時大面股數量大幅增加,其中9月10日單日大面股數量高達386只,刷出年內新高。
這種情況下,部分活躍資金開始將目光投向了更爲小衆的可轉債市場。
9月29日開始,可轉債指數一路攀升,至10月23日盤中高點,漲幅高達129.5%,部分活躍的品種更是日內漲幅翻倍。
10月23日,整個可轉債市場成交額一度高達1903.8億元。當日滬市的成交額不足2500億元。
“股市一不小心就是面,可轉債一天翻倍,還可以T+0買賣,爲啥還要去買股票啊。”唐瑜的一句話說出了不少投資者當時的“心聲”。
王本強說,那段時間炒股虧麻木了,眼看着可轉債市場炒的如火如荼,明知道這種行情持續不了多久,但真的想進去“賭一把”。
好在多年投資生涯培養起來的風險意識最終戰勝了衝動的念頭。
隨後,深交所、上交所紛紛宣佈對可轉債重點監控,證監會宣佈就可轉債管理辦法公開徵求意見。
不過,已經被炒爆了的可轉債並沒有直接熄火,緊接着的一週行情有所轉弱,但每日繼續持續在900億以上的成交額。
10月30日,深交所再度重拳出擊,宣佈完善可轉債盤中臨時停牌制度,11月2日正式實施。根據新的規定,可轉債漲跌幅達到20%,臨時停牌半小時,漲跌幅達到30%,直接停牌至14:57,這從制度上限制了可轉債炒作的空間。
隨着新制度出臺,一場可轉債的短暫狂歡謝幕。前期活躍的萬里轉債兩天分別跌18.6%和24.56%;藍盾轉債分別跌20.6%和19.01%。
現在回想起來,王本強十分慶幸當時管住了自己的手,沒有衝進去。那些衝進去的投資者,很多成爲了這波可轉債行情最後的買單者。“兩天跌了30%,大半年白忙活了”投資者劉煥成便是其中之一。
白忙活的劉煥成將目光重新投向了A股。11月,A股出現轉機,用他的話來說“熟悉的賺錢效應似乎又出現了。”
王本強、鄭永興也躍躍欲試,他們都想擺脫 “噩夢”。不過,市場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