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申論國考真題
來源:光華教育 點擊下載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與傳統作文考試不同,是對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對錶達能力並重的考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按照後面提出的“申論要求”依次作答。
二、給定資料
各位網友,大家好!近年來,伴隨着我國經濟形勢的快速發展,一些突發性的公共事件也時有發生,如2003年非典爆發、重慶開縣井噴事故,200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雲虹橋踩踏事故,2005年江蘇淮安氨氣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豬鏈球菌事件,今年一次比一次強勁的颱風的侵襲,一次又一次的礦難,等等。這些問題的積累已經影響到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主持人] 有網友問:丁部長,現在自然災害和疾病發生越來越頻繁,各界政府有沒有把建立突發事件的機制列爲考覈指標。請嘉賓介紹一下,謝謝。
[丁寧寧] 首先,我們要理清什麼是“突發公共事件”。它不是一般的事故,有人把他混爲一般的事故,不是太準確。當然,如果由於政府本身的執政能力而發生問題,使一般事故擴大爲突發公共事件,就是政府的公共能力問題。一般情況下,政府對於一般情況下的各種自然、人爲的相關事故都有一套處理程序,比如交通事故,公安局有一整套的處理程序,一般情況下不會變成突發公共事件。
另外,在工業化初期,火災曾經是突發公共事件一個重要的隱患和誘因。但是在建立了消防隊和聯防機制之後,火災就不再成爲一個突發公共事件的主要誘因了。實際上,在整個人類和自然界的發展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原來沒有遇到過,或者原來遇過但影響沒有這麼大的事件,比如自然災害,還有由於中國人多,在某些建築物或者大型活動中產生的踐踏事件等等。
[主持人] 剛纔您說的如何界定公共突發事件,是隨着社會的推進和人數的增加,概念也在發生變化。我們細化什麼是公共突發事件,一般的交通事故每年的死亡率非常大,就個案來講,一個一個形成不了一個公共突發事件。比如火災以前曾經是公共突發事件。
[丁寧寧] 17世紀初倫敦發生的大火,是導致國際消防隊建立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 首先我們理解什麼是突發公共事件的概念。網友“多多到天堂去了”:請問,建立國家總體應急預案的必要性,預案必須具備哪些內容?
[丁寧寧] 從現在開始,建立國家的總體應急預案是有必要的。這種必要性主要來自於海嘯、地震,包括大的颶風,這類災害以及災害的嚴重影響是不可預料的。但是對這些災害,一個有組織的政府是有一整套的處理程序,比如有防災委員會、防洪局、地震局等,這些都已經常規化了。
最重要的是,由於我國處於工業化進程的特殊時期,在這樣一個發展階段,社會矛盾引發的公共突發事件在增多,比如徵地引起老百姓集體的訴訟、集體上訪。上次由於新聞界的關注,把一個大學生死亡變成了一個公共事件,最後導致我們把遣返站變成救助站,這恐怕是今後應該更加註意的。由於西方敵對勢力的影響,歐洲普遍發生橙色革命,這種情況在我國也有可能發生。這種敵對勢力的目的就是影響人們的生活,製造突發公共事件,使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斷。
[主持人] 我們在訪談前溝通的時候曾經提到法律永遠是滯後的,我們談到大學生死亡的案例,在某種程度上,一個新類型的事件出來以後,相應的應對機制也有可能最後形成解決問題的新機制。
[主持人] 網友“七子之歌”:如何提高社會各界危機意識?我們還是應該從思想意識提高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意識。
[丁寧寧] 從這個角度講,恐怕更多的是要引導公衆,來關心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制度建設。因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設計,但是和西方市場經濟其實也有很多共同的地方,比如在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方面,哪些應該是由政府承擔的責任,哪些是市場解決的問題,應該有一個責任界限。如果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出現不能正確應對突發事件的問題,比如非典出現的時候,由於我國多年以來,國家防疫部門自己要掙錢、賣藥,國家的經費大量減少,他們以爲非典可以通過市場解決。當時整個防疫系統本身就不起作用了,以至於在廣東發現病毒之後,不能夠很快加以確診,由於沒有明確的居民協調機制,當時幾個部隊的研究人員和地方研究人員爲了樣本,還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見,以上情況都延緩了我們對非典的應對。
但是,一旦國家動員啓動了相關機制以後,由於國家動員體制很強,所以很快就在各個城市實行了隔離,所以非典很快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使我們想到,我國公共防疫體制還應該是國家出錢,應當加強科研水平,才能夠防患於未然,而不是等到流行病發展到相當規模的傳染程度,我們再應對。
[主持人] 從社會發展研究方面角度看,您判斷在應對非典問題上,我國的快速反映機制在國際上處於什麼水平?
[丁寧寧] 相對於西方民主國家來說,實事求是的說,我國目前所謂黨政統一的領導體制肯定更有效。因爲非典從中國過來,已經產生了小規模的傳播,這種情況下很難抑制,但我們很快把它抑制了。
[主持人] 網友:丁部長,是什麼原因引發了這些危機?我們今天探討的所有危機,這個問題太大了。
[丁寧寧] 突發事件可以有不同的分類法,一種是已知的,一種是未知的。非典屬於未知傳染病,突發事件不一定成爲公共事件,如果衛生防疫體制有效,就會及早發現這種病,及早隔離,而不會成爲公共事件。由於衛生防疫體制本身出現問題,一直到出現小規模流行的時候,才引起了我們的警覺,這樣一個突發事件就變成了公共事件。但是在變成突發公共事件之後,政府採取了強有力的迴應,就抑制住了,最後降低了公共事件的危害,但實際代價並不小,很多醫護人員也都感染了非典,相當多的非典患者還留下了很多後遺症。
[主持人] 網友“雪夜的情懷”:我國是否已經初步建立了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機制?其積極作用是什麼?
[丁寧寧] 7月26號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今年人大開會的時候,各個代表提出應當建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的總體應急預案,這個意見已被國務院認真執行,7月26號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就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進行了討論並通過。這個預案是由25件專項應急預案和80件部門應急預案組成,有相當省部級機構已編制了自己的應急預案。全國應急預案的框架體系應當說已初步建立。
[主持人] 應對突發事件的解決思路大體是一個體系嗎?
[丁寧寧] 非典以後,相當多的境內外學者向國務院建議要成立國務院或者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被國務院內部討論否定了。原因是,既是突發事件,有很多原因我們是不知道的。最重要的是不管發生什麼樣的突發事件,在發生突發公共事件的時候,建立一整套工作原則、組織體系和協調機制。
比如現在發生了一起非常大的交通事故,那麼,醫療救護單位應當怎麼救,交通部門怎麼疏散交通,廣播系統怎麼呼籲部門給予協助,羣衆不要圍觀以免造成擁堵,這需要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一起完成社會救助行動。因此,我們認爲更重要的是在制定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時,把握對應急預案的本質就是一個工作原則、組織分工、責任分工以及協調機制。比如水災、地震過後往往有大病,所以不是簡單把水災或者地震的事故處理了,事後還要有後續的步驟。另外,大的自然災害過後還要有重建工作,第一步要救人,第二步防疫,第三步恢復建設,這需要國家投入和社會機制相結合。
[主持人] 如何界定突發公共事件的嚴重性,您認爲,我國目前處在突發公共事件的高發時期嗎?
[丁寧寧] 當前我國是處於突發公共事件的突發期,我主要是指社會根源的突發公共事件。近年來,由於市場經濟體制推進的速度很快,特別是入世後,相應的社會保障和社會公共服務機制不夠完善。比如社會保障系統,養老系統保障不到兩億人,參加醫療保險城裡人還不到一半,就更不用說農村了。有些情況下,城市化進程很快,包括一些大的建設、道路、水庫、徵地等等。由於補償機制不夠完善,導致部分社會羣體的利益受損害,因此引發了一些社會根源的突發事件。我認爲是高發期,並不是說現在自然災害越來越多,自然災害有它一定的規律。
[主持人] 上帝要懲罰人類,並不是在人類有準備的時候,也不是集中在某一個階段裡。
[丁寧寧] 比如海嘯,已經有很多年在中小學地理書中它都不是重點內容,但東南亞的海嘯,因爲英國一位年僅10歲的小女孩憑藉自己在學校裡所學的地理知識,預測出即將發生的海嘯,從而挽救了100多名遊客的生命,大家又認爲應該納入教材了。但是我認爲這是偶然事件。
[主持人] 網友“有遙遠的地方嗎”:災害頻發從哪幾個方面考驗民政、財政和衛生等方面的救災應急反應?
[丁寧寧] 一個國家總是要有一定的富餘財力,包括各物資儲備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包括經濟的、政治的,這種能力是一個國家政府是否成熟的表現。我們不能動不動一遇到自然災害就到國際上呼籲救中國。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所以我國在這方面一直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在我們過去政府體制機構建設中就已經注意到,我國有糧食儲備局、銀行儲備,財政也留有餘地,包括我們爲民政部準備的救濟款。
如果沒有,就進入下一年的財政預算,如果不夠,中國老百姓儲蓄的積極性特別高,已經相當於我國一年的GDP,中國未雨綢繆的思想深入人心,所以不存在沒有儲備的問題。另外,在中國的歷史中,有唐山地震救災的經驗,武警部隊和野戰軍如何協同。這回的公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分了四個級別,在不同的級別上,不同的政治機構或者特殊部門、特殊力量會介入進去,這是由中央統一指揮的。
[主持人] 網友“ZZ40”:應急並不等於浪費,我們在總結非典成功經驗時,決不能忽略它的巨大浪費。這次礦難事件中也充分說明這一點,浪費是何等的驚人,又是何等的冠冕堂皇。
[丁寧寧] “浪費”有兩方面的含義,一個是不應該花的錢花了,是浪費。有一些情況,特別是當突發公共事件原因不明的時候,有一些防禦性成本產生的措施。前兩天台風“麥莎”在浙江沿海登錄的時候,我就被困在杭州了。這時中央防災救災委員會下令,飛機停飛,要求幾十萬人撤離,這要產生代價。事後可能風暴沒有想象的那麼大,我們不能認爲這種代價就是浪費。因爲老天爺的事誰都說不準,在浙江的時候風力是12級,這樣的風速肯定要造成大量的損失,所以人員要很快撤離。不管由於什麼原因,颱風上岸以後風速減緩的很快,這我們無法預料。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能認爲撤離就是浪費。當然,如果把建設防災救災的款、國家物資用來大吃大喝,把錢裝在腰包裡這更是浪費。
[主持人] 網友“一言等於九鼎”:舉幾個例子表明應急預案在實踐中發揮的作用、教訓?網友“英崗嶺”:舉幾個例子表明同樣的危機、不同的結果。
[丁寧寧] 國際、國內的例子都有。國內的例子,今年春天“流行性腦炎”又出現了,這種病已經多年沒有發生,不存在病毒未知的問題。我國由於非典以後,建立了比較嚴格的衛生防疫報告機制,這和衛生領域的應急預案是吻合的。這次流腦在南京、江蘇一帶大概只四天就解決了。美國的颶風這次很大,但是令人們驚訝的不是颶風的破壞力,而是一個政府、一個最強國家的政府竟然在颶風發生三天以後,不採取任何行動。同樣類似級別的颶風,在加勒比經常發生,有一些人說古巴的體制不好,但古巴的每次颶風都沒有造成大的影響,因爲國家採取動員體制,很容易形成大家迅速疏散。
[主持人] 網友“黃浦江邊的徘徊”:危機預案對經濟社會安全穩定發展的意義是什麼?大家都會穩定的意義非常重大,請您指導一下。
[丁寧寧] 有一個突發公共事件的應急預案,是爲了保證我們經濟發展的連續性,防止突發的自然災害或者社會事件導致整個經濟發展中斷。主要意義在這裡,同時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減少我們人員財產的損失。
[主持人] 網友“池塘邊的小草”:請問丁部長,中國人的危機意識如何?如何提高國人的危機意識?這位網友可能更針對中國人的特點。
[丁寧寧] 我們國民的危機意識是世界各民族危機意識中最強的。表現在兩方面,中國歷史傳統中家庭的意識非常強,所以家庭本身作爲社會保障單位,本身對家庭成員遇到不測事件都是有準備的,只要各個家庭有能力。第二,中國文化5000年,遇到很多次水災,中國人的儲蓄意識非常強,中國人的儲蓄水平是國際上最高的。比較高的儲蓄率反映出國人很強的危機意識。在中國見到很多的老百姓,由於收入差距拉開,確實有很多要飯的。但一位以色列的朋友跟我說,以色列和中國人很少在國外要飯。因爲他們未雨綢繆,即使很窮也要面子。
[主持人] 網友“上海之夜”:當前我國社會領域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引發突發事件的誘因是一個前提。
[丁寧寧] 今年國務院提出爲十一五準備的社會保障材料,我國曾提出就業是當前面臨最大的社會問題。就業是人的一種基本手段,如果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就業是人不脫離社會的重要媒介,如果沒有就業,就很可能遊離於社會之外。
實際上西方國家從1760年到1960年,從瓦特發明蒸汽機到貝爾提出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就沒解決就業問題。西方人口開始只有1.4億,我們國家解放後6億,改革開放10億,巨大的人口又不可能到國外移民。西方兩次世界大戰消滅了很多人口,我們不希望這樣的事在中國發生,所以就業問題更嚴重。所謂工業化、現代化,本質就是資本、技術替代勞動力,物質領域中資本不斷替代勞動力。
[主持人] 這個問題對巨大的勞動力市場又形成一種新的矛盾。
[丁寧寧] 由於現在產業結構調整非常的迅速,造成總量過剩與結構性矛盾並存,是我們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如果這些人的就業問題長期解決不了,就是最大的社會隱患。
[主持人] 還有其他的嗎?
[丁寧寧] 西方國家看,社會穩定不是靠消除就業問題解決的,而是靠建立社會保障和實行國家福利政策解決。我們要給失業家庭以基本的生活保障,使他們的子女能夠有繼續受教育的權利,使失業的家庭也同樣對未來充滿希望,而不是消滅失業。西方經濟學教科書寫的是失業率低於4%就是充分就業。
三、申論要求
(一)假設你是一位新錄用的公務員,請用不超過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長談話的主要內容,以供領導審閱。要求:概述全面,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語言流暢。(滿分30分)
(二)在線交流結束後,網友發表的帖子,有的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請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對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的帖子,具體說明爲什麼不一致,說明的字數應在規定篇幅內。對觀點一致的帖子請勿作答,否則扣分。(滿分30分)
(三)在我國,妥善應對突發公共事件是政府面臨的重大課題。請你就我國政府如何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寫千篇文章,談出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擬標題,觀點明確,聯繫實際,分析具體,條理清楚,語言流暢。字數在1000—1200字之間。(滿分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