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題範文!2024國考行政執法申論大作文(含解析)

2023國考《申論》大作文(地市級)

請結合“給定資料5”,圍繞行政執法工作中的“力”“理”“利”進行深入思考,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35分)

要求:

(1)觀點明確,見解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必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

(4)字數1000-1200字。

申論範文

從“良法”走向“善治”

在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中,全面依法治國是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法治建設不斷取得新成績。國有“良法”,更須“善治”,但近一段時間出現的小販面臨“小過重罰”、老農遭遇“瓜田執法”等現象,暴露出行政執法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亂象。怎樣從“良法”走向“善治”,成爲行政執法的一道必答題。

“善治”之“善”,在於“以百姓之心爲心”的人民立場;“善治”之“治”,在於法理情結合的治理方式。只有把“善治”基礎夯的更實,才能越發彰顯政府公信力,將法治中國建設不斷向前進。

維護人民羣衆的利益,是行政執法的起點,也是終點。每過一段時間,總會看到“教科書式執法”在網絡上刷屏,網友對執法人員規範執法、文明執法頻頻點讚的背後,也傳遞出法治建設深入人心的力量。對於執法者而言,只有堅定“以百姓之心爲心”的人民立場,才能讓羣衆感受到法治的陽光;只有充分考慮執法對象的切身感受,纔會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只有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纔會在鏡頭面前坦然無畏。讓更多執法行爲經得住鏡頭檢驗,才能讓人民羣衆有越來越強的法治獲得感。

嚴寬需相濟,理法方能融。有媒體報道,有的地方對化工廠排放廢水PH值嚴重超標的行爲處以幾百元的超低罰款,有的地方則對售賣一袋過期食品的商店開出萬元罰單。這種處罰畸輕畸重的亂象,表面上是執法人員執法不嚴、不依法履職的問題,根子則是法治精神的缺失。要實現“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善治”效果,就要在執法過程中融入人性關懷和理性考量,將‘釋法明理、法理相融’執法理念貫穿執法全過程、各環節,才能讓羣衆從內心遵從法治,打造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對行政執法者而言,其擔負的執法工作工作面廣、量大,同基層和百姓聯繫最緊密,行政執法成效直接關係羣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這就要求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執法人員規範管理,通過配發統一執法證件、統一執法標識、統一執法制式服裝等方式,強化執法人員的責任感、使命感;也需要執法人員不斷提升自身“善治”的水平,讓行政執法在陽光下運行,羣衆看得越真切,對法治的信仰就越真誠,政府公信力的基礎就越牢固。

行政執法工作承擔着推動“良法”和“善治”相結合的重要職責,這就要處理好“利”“理”“力”的關係,努力在執法過程中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把“善治”基礎夯的更實,讓法治中國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題目要求結合“給定資料5”,這是往年國考申論中沒有出現過的。就本題而言,結合“給定資料5”有兩個作用。第一,幫助我們理解了“力”是政府公信力,“理”是講清事理、法理、情理,提高法律遵從度,“利”是維護人民羣衆的利益。第二,提供了寫作素材,包括論據素材,如“S市對某化工廠排放廢水PH值嚴重超標的行爲處以幾百元的超低罰款,L區則對某商店售賣一袋過期食品罰款上萬元等”;也包括觀點素材,如“要講清事理、法理、情理,全面實現執法信息公開透明,實現執法過程全程可溯,這樣才能夠有效約束行政自由裁量權,以更好地維護人民羣衆的利益。”

這篇例文有意迴避了分論點的小標題,而是採取更自然、更靈活的方式展開分論點。在考試中,也不必爲小標題而頭疼,提煉不出精彩的小標題索性就不寫。

這篇例文從“理”“利”“力”昇華到法治中國,是來自材料“在法治政府建設的各個環節中”的啓示。

這篇例文結合了“瓜田執法”、“教科書式執法”等社會熱點,使文章與社會實際聯繫更緊密了。

文/ 特約撰稿:初心老師

責編:韋思藝

校對:李向東

公考生都在用的備考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