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網路泡沫紀實

圖╱本報資料照片

2001年網路泡沫年代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落幕後,全球邁入新經濟(new economy),隨着自由貿易及網路的發展,2000年全球貿易量成長13%,創下有史以來最高,臺灣資訊電子產業正好搭上網路的東風,出口扶搖直上。

這一波復甦的力道非常強勁,究竟有多熱?主計處2000年8月的經濟預測如此描述當時的情況:「由於美國經濟依舊強勁,歐亞景氣加速復甦,今年的國際經濟展望更爲樂觀,在民間投資活力重現,預測明年(2001)經濟成長達6.5%。」展望未來,主計處行文活潑,以一掃陰霾、投資熱潮延燒、益趨樂觀、更爲樂觀、前景樂觀來形容當時的經濟。

人人口中的榮景變泡沫

2000年不只是出口、投資、消費擴張,由於對網路的憧憬,許多dot-com公司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掛牌後股價大漲,那斯達克指數半年內(1999年10月~2000年3月)就由2,700點漲至5,000多點,雖有人憂心這波復甦已出現泡沫,然而也有不少人認爲不用擔心。

受美股激勵,臺股一年內也由5,998點升至9,744點,那斯達克指數雖於登頂後下滑,但直到8月主計處預測時,仍達4,200多點,主計處因此也就樂觀無比,不只主計處,連經建會也把次年經濟成長的經建目標設爲6.1%,然而,在一片看好之際,經濟部長林信義獨排衆議,他於年終記者會上表達了他對2001年的憂心,他預言苦日子將來,要大家做好準備。

林信義說:「經濟景氣恢復速度不可能那麼快,大家要有心理準備,未來會有一段苦日子要過,六百萬戶股票族應該回到生產線恢復勤勞的精神,以臺灣運籌管理的經濟實力,在全球仍具有優勢的競爭力。」

2001年的情況就如同林信義所言,隨着網路泡沫破滅,苦日子來了,經濟成長非但沒達到6%,還出現歷年首次負成長,-2.2%,景氣之慘淡,百業之蕭條,較之1970~1980石油危機、1990年股市泡沫、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猶有過之。

當人人口中的榮景變成泡沫,2001年非僅各國股市大跌,全球貿易量也跟着萎縮,臺灣出口成長原估一成,結果大減兩成,原以爲活力重現的民間投資更衰退三成,失業率連月破4%、5%,龐大失業人口對社會所帶來的不安,也是前所未見。

各國股市跌得多深?臺灣由2000年初近一萬點跌至2001年9月3,600點,同期間日本由二萬點摜破一萬點,那斯達克更由5,000多點重挫至1,500點,道瓊指數自然也受波及。2001年全世界的處境都差不多,都在過苦日子,這一波網路泡沫的衝擊持續兩年之久,全球經濟到2003年才走出谷底。

泡沫源於人類逐利的天性

股價漲多少算合理?漲多少有泡沫風險?誰也說不準,繁榮中有人看到泡沫,但有人在泡沫中只看到繁榮,這也是數百年來泡沫悲劇不斷髮生的原因,經濟學家凱因斯說:「在股市交易過程中,股票的理想價格,往往是由那些無專門知識的個人所集聚而成的羣衆心理所左右,他們的觀點一旦有所變化,對股票的評價也會劇烈改變。」泡沫源於人類逐利的天性,然而何以生成?凱因斯這席話值得深思。

小檔案■臺灣於1951年創編GDP,1952年始有經濟成長率,直到2000年經濟成長率不曾出現負值,2001年-2.18%(2002年8月統計),爲有史以來首次負值,其蕭條更甚於1974年石油危機的1.2%、1990年股市泡沫的5.4%、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的4.6%。

小檔案■2000年以前臺灣的失業率很少超過3%,2001年由於全球網路泡沫破滅,出口衰退,就業機會大減,失業率於2001年5月升破4%,三個月後,也就是8月升破5%,直到2003年10月纔回降至5%以下,這一期間失業人數曾高達54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