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所學校第二批加入,這個聯盟讓江南絲竹走進更多中小學

“我和媽媽都很喜歡民樂。媽媽喜歡二胡,但我覺得琵琶的聲音更好聽,所以選了琵琶。”二年級學生李明諺是上海青浦區崧文小學江南絲竹樂團成員,在學校學習琵琶8個月時間。和20位同學表演完一曲《絲竹傳韻》走下舞臺後,她依然十分珍惜地抱着足有半人高的琵琶不放手。

崧文小學是“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的成員,開展江南絲竹教學已有3年多時間。最初學生基本爲零基礎,學校也沒有江南絲竹的專業老師校園聯盟派了上海江南絲竹樂團的二胡演奏王嫣婷擔任指導老師,每週三、週五利用興趣課以及放學後的時間開展獨奏課和合奏課。幾年時間,江南絲竹在這所學校裡蓬勃發展,目前全校已經有50多個學生在學習江南絲竹,學校的零起點樂團也已經可以演奏出完整樂曲。

從上海市羣衆藝術館2017年成立上海市中小學校江南絲竹聯盟以來,江南絲竹在中學校園裡生根發芽,擴大陣地。2019年,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成立,首批入盟學校有來自江浙滬的26家學校。經過兩年努力,江蘇省常州市實驗初中天寧分校、江蘇省常州市朝陽新村第二小學、上海市建平中學、上海市育人中學等14所第二批長三角江南絲竹聯盟校授牌入盟。

授牌儀式

5月17日,“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展演頒獎典禮暨第二批聯盟校授牌儀式”活動在上海徐匯中學舉行。聯盟學校師生代表帶來了精彩的江南絲竹展演,演繹了傳統絲竹名曲《三六》《中花六板》《歡樂歌》《霓裳曲》和新編絲竹曲《絲竹傳韻》,以及紅歌聯奏《映山紅》《魚躍龍門》等曲目。

江南絲竹是產生、流行、發展於江、浙、滬地區的優秀地方民族器樂形式,是中國民族音樂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2006年,江南絲竹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海市羣衆藝術同相關部門聯手合作,通過15年的努力奮鬥薪火相傳,持續不斷推動上海市江南絲竹的傳承保護工作

在校園聯盟的指導下,徐匯中學、青浦區崧文小學等學校分別開設了中阮班、揚琴班、二胡班等興趣班,培養零基礎的孩子

徐匯中學是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的牽頭學校,1900年代就已經有自己的民樂團,一直致力於民族器樂和江南絲竹的傳承發展。如今一支近百人的學生樂團。

在展演中,徐匯中學帶來的《三六》,既有江南絲竹的二胡、琵琶、揚琴,又有小提琴、大提琴西洋樂器加入。聯盟召集人、徐匯中學特級教師史莉莉表示,傳承江南絲竹這樣的民樂,更該有廣闊包容的視野,這樣中西合璧海納百川的方式,既增加了江南絲竹的表現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江南絲竹的興趣。

浦東陸行南校開發了近20門民族藝術教育拓展課程,已經做到全校將近800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會一樣民樂。他們帶來的《霓裳曲》,演出已頗具功力。

羣藝館江南絲竹項目保護責任人蔣薇介紹,一般能加入校園聯盟的學校必須擁有能勝任絲竹教學的師資,可以是學校老師或外請專家傳承人。同時要有一定的民樂基礎,能開展江南絲竹活動,鼓勵教師積極撰寫論文,形成學術成果。還要有參與意願,得到學校領導大力支持,“我們可以看到今天都是校長們親自來接受聯盟授牌。”

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展演在徐匯中學舉行

“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的成立和運作已爲上海市江南絲竹保護工作在長三角中小學校中的推進起到重要作用。新冠疫情期間,聯盟堅持每兩週開展1次線上活動,邀請顧冠仁、周成龍、王永德詹永銘成海華等來自長三角地區的10位江南絲竹名家學者舉辦線上“專家直播課”共10期。疫情好轉後,聯盟積極開展線下活動,舉辦首屆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展演、首屆長三角中小學江南絲竹聯盟論文評比等賽事,出版專著《美哉!民族音樂》,組建長三角中小學教師江南絲竹樂團,不僅大力鼓勵有民樂基礎的聯盟學校開展江南絲竹排練、演出、講座等活動,更努力倡導聯盟學校開設面向民樂零基礎孩子的江南絲竹教學工作,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走近絲竹音樂、傳承民族文化。

現場學生帶來演出

江南絲竹反映江南人文精神,和而不同,同中有異。弱中有強、強中有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韻律的柔美,每個樂器卻要有自己的風骨。上海有的學校招收了不少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蔣薇說:“希望他們通過對江南絲竹的學習更好地瞭解、接受、融入江南文化,爲今後的人生打下人文基礎。”

如今,江南絲竹校園聯盟影響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學校加入進來或有意願加入進來。蔣薇認爲這是大勢所趨,“如今我們在倡導一種學習中國音樂的氛圍,使之作爲中國孩子必備的素質之一。傳統文化擡頭,每個孩子都會有美育的需求。”在她看來,有一個孩子在學校接觸、學習了江南絲竹,就是種下了一顆民樂的種子,“他們都是江南絲竹的‘苗子’,也許現在並非專業,但未來一切都有可能。他們不一定要演奏家,但起碼會成爲合格的欣賞家,這對江南絲竹的未來發展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