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座風場送環評 搶三階門票
經濟部能源局近期將召開離岸風電區塊開發規則第三次說明會,預計年底公告2026年風場開發細節。由於區塊開發併網量大,有11座新風場遞交環評審查資料,預計總容量超過17GW,讓區塊開發競爭趨於白熱化。
能源局日前透露2026至2035年期間的離岸風電區塊開發,將在年底公告競標規則,且訂出每年1GW的併網容量,總計釋出10GW併網容量供競標,第一期2026至2030年,最快明年或後年就會進行競標,風電開發商都秣馬厲兵積極備戰。
除現有通過環評但未取得開發資格的開發商緊鑼密鼓準備外,現有多個新風電開發商也將投入競爭行列,據悉,已有11座新風場將向環保署遞交環評資料,部分正在公開刊登階段,完成後將進行後續環評審查,希望搶到競標入場門票,有利後續風場競爭。
這11座風場,據資料顯示,包含上緯新能源Formosa 4旗下的海豐、海碩及海盛,位在苗栗外海18至20公里,3風場合並裝置容量將達4.4GW,風機形式爲固定式基樁和浮動式平臺兩種,屆時將依場域實際狀況而定。
德國的英華威集團同樣在苗栗外海設置美森、鍾虔、鍾美等3座風場,開發容量分別是820MW、580MW及3000MW,距離岸邊僅4至5.4公里,預計單支風機容量10MW至20MW。
禾爾北、禾爾南、合儀3風場位在新北及基隆外海,由德威及德亮兩開發商進行開發,若順利通過環評,將成臺灣最北端的風場,距離岸邊9至13公里,預計風場開發量可達2,400MW至2,600MW之間,預計單支風機容量可達10MW至20MW。
中部地區彰化外海則有達天及又德風場,是由已有多個風場開發經驗的達德能源提出,預計風場開發合計1.4GW,距離岸邊約36.8至50公里,單支風機採取11至15MW之間。
另達天及又德風場的位置與已通過環評的海鼎風場重疊,而兩家開發商的母公司皆來自德國,形成從國內打到國外景象,這場茶壺內風暴,可能在區塊開發競標時開打。
能源局官員說,有新風電開發商願意投入臺灣市場,這代表臺灣離岸風電足以吸引投資,不過若是想要取得相關開發資格,仍必須依法通過環評後,才能參與競標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