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內卷的新中式茶飲

注:本文由新響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茶飲賽道,越來越卷。從奶茶到水果茶,再到新中式茶飲,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裡,市面上流行的新茶飲產品已經經歷數次迭代,新冒出來的新茶飲品牌多如過江之鯽。只可惜,大多都是無效內卷。

想卷出圈不容易

這年頭要想把新中式茶飲做出名堂來,並不容易。賽道越來越擁擠,過大的競爭壓力迫使新茶飲品牌走向內卷,小到產品名稱、包裝設計,大到營銷運營,無一不卷。卷名字——新中式茶飲的名稱都是清一水的陽春白雪,重點要突出看不懂,顧客光看名字,壓根不知道里面放了什麼料。捲包裝——茶飲包裝最忌廉價,尤其是新中式茶飲,產品包裝一定要精美,國風藝術拉滿,才能狠狠拿捏消費者。卷營銷——不僅要線下營銷,線上營銷同樣不能丟,主流社交平臺都要有露出,只要消費者搜索相關詞條,一定能夠收穫來自網友的“種草”。

新中式茶飲捲到這份上,但是真正能夠脫穎而出的品牌並不多。畢竟,一個品牌到底有沒有價值,得看它能不能拿出“新”東西。新的產品,新的營銷,新的套路。市場纔沒有興趣去聽那些陳芝麻爛穀子的舊事,你必須拿出消費者沒見過的東西,才能鎮住他們。在新中式茶飲這條賽道上,同質化現象太過明顯。那些新中式茶飲品牌卷天卷地,自己累,消費者更累。

是野心還是敬畏心

時至今日,真正能夠獨當一面的新中式新茶飲品牌,也就兩家:

1、老牌網紅,茶顏悅色;

2、後起之秀,霸王茶姬。

茶顏悅色成立於2015年3月,在一衆新茶飲品牌還在奶茶上折騰時,它直接跨越到了新中式茶飲,從國風入手,成爲最早將“中國風”與新茶飲結合的品牌。

這些年,茶顏悅色憑藉着產品、包裝、文創頻頻出圈,成爲互聯網的一個流量現象。

不過,茶顏悅色和其他品牌有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它至今仍未開放加盟模式,旗下門店均爲直營。這或許與創始人呂良的個人經歷有關,在創立茶顏悅色之前,呂良多次創業,最終都以失敗告終,因此他對茶顏悅色的大火始終抱着謹慎的心態:

霸王茶姬的創始人張俊傑從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他在創立品牌之初,就宣稱自己要打造“東方星巴克”。創立前三年,霸王茶姬門店總數一直維持在200-300家左右。2022年公司開新店640多家,年底門店總數達到1070家。2023年8月4日霸王茶姬在北京朝陽合生匯開出第2000家門店。與此同時,霸王茶姬還在海外佈局,目前已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地開出70多家門店。據說,霸王茶姬預計2023年在東南亞開設至100家門店。

霸王茶姬在泰國的菜單

霸王茶姬如此大規模開店,或許與其背後資本有關。今年7月,霸王茶姬被曝出與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合作,探討在美IPO的可能性。就在當天,霸王茶姬還被曝出獲得美國對衝基金Coatue的融資,投後估值30億元。儘管霸王茶姬否認了IPO傳聞,但明眼人都能看出,他們瘋狂開店是爲何。

生存是第一要務

IPO是新茶飲品牌在今年的關鍵詞,除了霸王茶姬,滬上阿姨、茶百道、古茗、新時沏等新茶飲品牌也被曝出正在準備港股或美股IPO。新茶飲品牌紛紛轉戰IPO,背後是整個市場的乏力。據紅餐大數據,2015年到2021年,我國現製茶飲市場規模從422億元增長到1419億元,增速飛快,而在2022年,現製茶飲的市場規模爲1423億元,相比2021年僅增長0.3%。市場增速放緩,依舊攔不住浩浩蕩蕩的後來者,原因無他,門檻太低。現製茶飲幾乎沒有技術堡壘,無非就是奶+茶的混合,很多品牌的口感差距幾乎微乎其微。在這樣的情況下,品牌要想留住消費者,光靠產品可不夠。

新茶飲品牌要想在市場迅速站穩腳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開店,用門店數量提高市場佔有率。即便是疫情時期,也擋不住新茶飲品牌開店的腳步,從2020年到2022年,新茶飲品牌門店的數量從37.8萬增加到了48.6萬,兩年增加10.8萬家。只是,這些新茶飲品牌千算萬算,沒有算到的,是消費降級。這是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很多人的收入都在下滑,普通人口袋沒錢,大幅縮減飲品消費的開支,新中式茶飲那些卷天卷地的操作就好像給瞎子拋媚眼。曾經的現製茶飲消費心理學,是讓消費者覺得物超所值。而現在的現製茶飲消費心理,主打一個平價。那些曾經標榜“高端”的新茶飲品牌,紛紛走上了降價之路,喜茶在2022年初就宣佈了全面降價,樂樂茶、奈雪的茶等品牌也加入了降價大軍,開始推出平價產品。兩家“出頭”的新中式茶飲,在價格上也控制得很到位,茶顏悅色的價位在12-18元,霸王茶姬價格控制在20元以下。

只是,降價意味着利潤縮減,同時,低價競爭也會引發茶飲品質銳減。要知道,現在加盟一家新茶飲品牌並不輕鬆。以霸王茶姬爲例,由於品牌對門店選址、裝修都有嚴格要求,開設一家門店,加盟費需要60萬,有的加盟商甚至3年纔回本。還沒上市就開始壓縮利潤空間,這些新茶飲品牌真的能講好接下來的故事嗎?

結語

在過去的這幾年,新茶飲品牌走的路子都大差不差。做品牌,吸引資本入局,然後在資本的支持下瘋狂開店,衝擊IPO,然後到資本市場繼續去給人講故事。這樣的玩法,之前的瑞幸咖啡已經玩透了。但新茶飲品牌要想成爲下一個瑞幸,可沒那麼容易,因爲這條賽道同質化嚴重,模式和產品都極易被複制,“跟風”“模仿”層出不窮。隨着現製茶飲市場的增速放緩,奶茶野蠻生長的時代基本結束,下一步,就該拼品牌力了。卷生卷死,最後卷力升級。卷路何其漫漫!文|蔣曉

編輯|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