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兒少長新冠 醫建議電子化評估

圖爲北市萬華區西門國小18日接種莫德納與BNT兒童疫苗,部分學童然雖有些緊張,但在大人的陪伴及安慰下皆順利施打完畢。(本報資料照片)

兒少染疫後出現「長新冠」,不僅影響上學和人際關係,也讓他們難以集中注意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醫師姜冠宇19日指出,真正要達到長新冠定義的首波族羣,最快在今年8月後纔會出現,而要研究兒少長新冠或後遺症,應超前部署用更有效率的電子化方式評估症狀。

姜冠宇表示,世衛組織WHO在兒童青少年「長新冠」研究定義爲確診後有症狀干擾日常生活持續3個月,定義決策過程,4月刊登於BMJ英國醫學雜誌,透過3次專家會議得到高度共識,但文章是去年11月底送件、今年2月審覈通過、4月刊登,所以應該還沒看到Omicron相關後遺症或長新冠會帶來的改變。

他表示,研究定義應該和臨牀定義有一些區別,所以臺灣目前出現在追蹤門診的成人,至少都是後遺症。姜冠宇提醒,長新冠研究非常複雜,要研究兒少長新冠或後遺症,如果預期族羣會增加,不要都用紙本問卷調查,應用更有效率的電子化方式評估症狀,纔不會爲難注意力受損或長新冠的病人。

此外,在兒少接種疫苗方面,教育部已發文給各地方政府及學校,學童接種莫德納疫苗作業由地方政府視接種間隔規畫啓動,至於BNT疫苗則自6月22日起協調安排指定合約醫療院所辦理接種作業。

教育部表示,基於目前尚無兒童族羣以不同廠牌疫苗完成基礎劑接種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數據,因此建議他們以相同廠牌疫苗完成2劑接種,惟特殊情形(如第1劑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下,可以不同廠牌疫苗完成2劑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