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加100%關稅,加拿大跟風美國,也要對中國產電動車“下狠手”

加拿大表示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加徵100%關稅

當地時間8月26日,加拿大表示將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鋼鋁產品分別加徵100%和25%的關稅。上述措施將分別從今年10月1日、10月15日起實施。

加拿大此舉被認爲緊跟美歐腳步“懲罰”中國,最終損害的將是加拿大消費者的利益。

與此同時,美國最快本週宣佈對華加徵關稅的最終實施計劃。這將是哈里斯接替拜登競選後,美國政府作出的首個重大貿易決定。

緊跟美歐步伐

對於加稅決定,加方搬出所謂產能過剩、不公平競爭、破壞加方電動汽車行業競爭力等似是而非的理由。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還表示,加拿大與世界其他經濟體保持“同步”,這些經濟體認識到共同面臨的挑戰。

輿論認爲,加拿大對華產品加稅顯示其跟進美國和歐盟的步調。

今年5月,拜登政府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半導體、太陽能電池、鋼鋁和醫療設備等戰略產品加徵關稅。其中,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將提高至100%。

6月,歐盟宣佈對中國進口電動汽車徵收反補貼稅。

不過,歐盟上週確定的最終稅率比擬議稅率有所下調——向中國產特斯拉加徵9%的關稅,對比亞迪、吉利、上汽集團分別加徵17%、19.3%、36.3%的關稅,低於美國和加拿大決定徵收的額度。

特魯多政府“此舉系效仿美國措施”,有加拿大輿論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加方宣佈加稅措施的前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意外現身加政府年度內閣務虛會。

沙利文在會議上發表講話,鼓勵加方在對華電動汽車及其他產品加徵關稅一事上與美國保持一致。沙利文從27日起訪問中國,外界預計中方將就加徵關稅、投資限制等向美方表達關切。

不無利益考量

有分析指出,加拿大對華掄起關稅大棒既有“同步”盟友的想法,也有自身利益考量。

輿論認爲,加拿大對華產品加稅顯示其跟進美國和歐盟的步調 圖爲中國和加拿大國旗

首先,加拿大經濟嚴重依賴與鄰國美國的貿易,不得不與美國保持立場一致。

加拿大前駐華大使居伊·聖-雅克表示,加拿大與美國經濟一體化程度高,75%以上的出口都銷往美國。

尤其是汽車行業與美國緊密相連,加拿大每年生產的150萬輛汽車中,絕大多數都運往美國市場。

其次,加拿大試圖將自身定位爲全球電動汽車供應鏈的關鍵一環,加徵關稅可以保護政府對本國行業的投資。

渥太華已撥付數百億美元用於支持國內工廠建設和生產電動汽車。同時,加拿大還簽署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多項協議,旨在將歐洲頂級汽車製造商引入電動汽車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以增強其製造業中心的地位。目前,大衆、本田和斯特蘭蒂斯等多家汽車製造商都在加拿大生產汽車和電池。

再次,加國內業界向政府施壓要求對中國採取行動,以保護本國市場和本地人就業。

不過,加拿大輿論指出,新徵高額關稅將使進口汽車的價格翻倍,大部分關稅最終還是轉嫁給消費者承擔。

一些環保人士也反對向中國電動汽車徵收高關稅,並敦促加拿大政府探索其他方式保持國內製造商的競爭力。他們認爲,關稅會使價格居高不下,從而使人們減少購買零排放汽車。

還將邁第二步?

據悉,加拿大政府的加稅計劃適用於從中國進口的所有電動汽車以及混合動力車,包括特斯拉。

加拿大政府的加稅計劃適用於從中國進口的所有電動汽車以及混合動力車,包括特斯拉

中國產特斯拉自去年出口加拿大之後,加拿大從中國進口電動汽車的數量激增。來自加拿大最大港口溫哥華的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汽車進口量同比增長460%,達到44356輛。

事實上,中國本土品牌尚未大規模進入加拿大市場。比亞迪目前在加拿大僅銷售電動大巴,但該公司已在加設廠,希望擴大生產。

加拿大宣佈加稅決定後,特斯拉股價收盤時下跌逾3%。不過,特斯拉可以設法規避對華關稅,比如改爲從美國或德國工廠向加拿大供貨。

此外,加拿大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加徵關稅可能只是第一步。特魯多說,渥太華還在考慮採取進一步措施。

加拿大副總理弗裡蘭表示,加拿大還可能對中國電池、電池部件、半導體、關鍵礦產、金屬和太陽能電池板加徵關稅,將就此展開爲期30天的磋商。

對於加拿大的加稅決定,中國駐加拿大使館、中國商務部均作出迴應,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大使館發言人指出,加方此舉是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政治主導行爲,罔顧世貿規則,與加方自詡全球自由貿易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倡導者的立場不符。此舉將破壞中加正常經貿合作,損害加消費者和企業利益、不利於加綠色轉型和全球應對氣變努力,完全是損人不利己。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有評論稱,加稅舉措很可能會使本就波動的中加關係進一步惡化,並可能招致中國對加拿大農產品出口的報復。

美將作出“終裁”

在加拿大追隨美國濫用關稅武器後,本週美國預計將公佈對華加稅最終方案。

今年5月,拜登政府宣佈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規定對中國一系列輸美產品加徵關稅。其中,電動汽車的關稅將提高4倍至100%,半導體和太陽能電池的關稅將翻倍至50%,鋰離子電池、起重機、鋼鐵等其他戰略產品也將被加徵25%的關稅。

美方妄稱這些措施旨在保護美國企業免受“中國過剩產能”的影響。

白宮最初表示新關稅於8月1日生效,後因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收到1100多條公衆意見而被推遲到9月實施。最終決定將於8月底作出。

這被視爲拜登退選、哈里斯成爲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之後,拜登-哈里斯政府作出的首個重大貿易決定。

外界認爲,作何決定在政治層面將非常棘手。削減關稅將遭到共和黨人的批評,他們會指責哈里斯競選期間對華貿易立場偏於溫和;如果維持原定稅率不變,則會引發包括一些民主黨人在內的政商人士的擔憂。

眼下,美國國內行業正在尋求政府放鬆關稅繩索。從電動汽車製造商到電力設備供應商,紛紛呼籲政府降低稅率或推遲甚至取消加稅計劃,或者擴大豁免商品範圍。一些分析人士表示,計劃中的關稅可能會有所放寬。

有評論指出,美、歐、加以所謂“產能過剩”爲由接連對中國電動汽車等產品高築關稅壁壘,反映西方貿易保護主義“情結”難解,日益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意圖削弱中國產品出口競爭力。然而,這種做法得不償失,將造成多輸局面,既破壞正常的經貿往來,又擾亂全球產供鏈穩定,最終將讓消費者爲不必要的漲價“埋單”。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欄目主編:楊立羣

來源:作者: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