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加拿大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攔不住中國也幫不了自己
近日,加拿大宣佈對自華進口電動汽車加徵100%附加稅正式生效,並聲稱中國通過行業補貼導致產能過剩的便宜電動汽車充斥市場,造成不公平競爭,對加拿大汽車產業構成威脅。這種看似冠冕堂皇的論調實則經不起推敲,加徵關稅行爲既攔不住中國也幫不了自己。
加徵關稅攔不住中國
今天,中國已經成爲世界上最大電動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從打破技術壟斷到彎道超車,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走向世界。這不是補貼出來的,而是比較優勢和市場規律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國擁有完整工業體系,因此電動汽車產業有豐富的技術儲備、完善的產業鏈、充分的市場競爭,從而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形成規模效應,促進技術創新快速迭代升級。
以比亞迪爲例,截至2023年,比亞迪的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400億人民幣,擁有超過10萬名研發人員和超過3萬項授權專利。依靠創新,比亞迪同大衆、豐田、特斯拉等一衆“老牌車企”和“新銳勢力”一較高下,以優秀的產品力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相比之下,加拿大的目標是到2035年累計投入30億加元(約人民幣154億元)、培訓1萬名專業人員以及發明1000項專利。捨不得創新投入,在這個技術變革的時代想走貿易保護的“捷徑”,在“溫室”裡閉門造車,企業無法成長,市場不會買賬。
長遠來看,貿易壁壘阻擋不了產品和技術創新的步伐,這是產業發展規律。與其加徵關稅,不如理性看待差距,提升創新水平,真正提高自身競爭力。
加徵關稅幫不了加拿大自己
前幾日,馬斯克推出Cybercab,以超前的設計理念驚豔世人,再一次把特斯拉送上熱搜。特斯拉成爲全球領先的電動汽車品牌,靠的是大膽的創新和自我超越。馬斯克直言:“我不贊成向中國電車加徵關稅,特斯拉在中國激烈的市場競爭下沒有被區別對待。任何抑制自由交換或扭曲市場的事情都是不好的。”
全球汽車產業進入新能源時代,消費者只會轉向更具競爭力的產品。美國電池調查公司Auto Forecast Solutions首席執行官麥凱布公開表示:“即使加徵了100%關稅,中國電動汽車的售價仍低於特斯拉汽車。”實際上,加拿大消費者成爲加拿大政府政策的“冤大頭”。質優價廉的中國電動汽車他們“看得見,摸不着”,好容易“摸到了”,還得被加拿大政府“割一茬韭菜”,吃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啞巴虧。此外,把中國電動汽車排除在外,也會使外界質疑加拿大政府推進綠色轉型的決心。
隨美遏華損人害己
加拿大政府一邊指責中國的補貼不公正,一邊卻向其國內的汽車和電池工廠提供高達530億加元的補貼和投資。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加拿大的說法與美國、歐盟政客抹黑中國的論調如出一轍,不過是加拿大配合美國遏制打壓中國的又一行徑。美聯社報道,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在訪加會晤時“鼓勵”特魯多政府做出這一決定。
加拿大學者拉迪卡·德賽的分析更是一針見血:特魯多政府似乎已經決定,在每一件事上都要迎合美國。她還說,如今西方不再最具競爭力,他們無法在相對自由的貿易體制下主導市場,就開始破壞世貿組織規則。說白了,就是誰發展得好,就要遏制誰;誰趕上來了,就要使絆子。
打壓中國電動汽車,中國決不會坐視不管。中國商務部已經採取了一系列舉措。加拿大也必將付出應有的代價。
一味跟隨美國沒有出路。加拿大政府既然有實現“到2035年所有新售輕型汽車均爲零排放車輛”的雄心壯志,不如少一些隨美亦步亦趨,多一些自立自強;少一些保護主義,多一些自由貿易;少一些閉門造車,多一些同臺競技,在競爭中促進技術創新、實現產業升級,與中國一道真正造福兩國人民,爲國際社會提供更多綠色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