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賴清德式團結風格發展 值得注意

賴清德當選總統以來,在多次演說中提及團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當選總統以來,在多次演說中提及團結。只是他對在野陣營喊團結,相關輿論多不買單。例如趙少康早早表示,團結是能不能感動別人來合作、甚至配合自己的事,從賴一路以來的行事風格,要做到團結,大概是緣木求魚,只不過對在野黨喊喊漂亮話給外人看罷了;也有媒體人指出,賴講的是虛無的團結。

然而,賴的說法,真的沒有影響力嗎?其實他作爲執政者,有很多工具可以操作成他想要的團結形式。而仔細觀察賴的講話,似乎已經勾勒出他的團結論述,也形成了某些共同行動了。

首先,在論述部分,是他在520演說裡,提到「中華民國憲法」六字。外界評論多集中在賴如何藉此對中共展開他的新兩國論,但他其實是在對內呼籲團結時所說,位於第六項:「團結力量大,繼續壯大國家」部分。賴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爲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賴以中華民國憲法聯繫到兩國互不隸屬說法是很特別的。因爲:一、前總統蔡英文談到憲法,大多用於對中共喊話,稱她的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這是用於對外,而非對內。如此用法道理很簡單,因爲綠營對於中華民國憲法,始終覺得那是在中國大陸制定,並不適用於臺灣,就算真要應用,那也是策略性的。

二、蔡在對內試圖表達團結臺灣意思時,對稱呼國家用語,後來逐漸使用「中華民國臺灣」,兼採臺灣、間或穿插中華民國等說法,賴雖在演說裡也交錯使用類似詞彙,但在此卻是用了中華民國來表達。

賴採取了與蔡不太相同的論述,但卻奇妙的與藍營有類似之處。過去慣常使用中華民國來團結國人者,其實是藍營,甚至更進一步,使用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憲法,也是藍營用以表達與中共形成共識基礎的用語,此即所謂「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甚至是「憲法九二」等。

當然賴在使用相關詞彙時,許多用意與藍營不同,也沒全採蔡的說法,甚至使用了「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這種在過去重要官方典禮裡,幾乎未曾用過的奇妙語法。但賴把相關概念連結新兩國論的使用,卻出現兩種意涵:一、混淆視聽:藍營過去多數以違憲批評綠營的兩岸立場,綠營則顧左右而言他,回以中共鴨霸與當前民意云云,但賴此次卻引憲法支持其兩國互不隸屬說法。瞭解憲法與綠營論述脈絡者雖然明白其中蹊蹺,但一般人民恐怕不容易分清,再加上能釋憲的大法官全爲綠營總統所提名任命,未來藍營再批違憲恐怕也失去着力點。

二、把橋樑變成分離基礎:過去藍營以「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說法,表達與中共形成的共識基礎,近幾年九二共識在臺灣民意的反應不佳,甚至出現「憲法九二」等新詞力圖挽救之。但賴說法一出,似乎突破過去憲法在兩岸中,多用於當作與中共展開對話的橋樑模式,而是轉身變成連結兩國論的引子。這是某種「一個憲法,各自表述」情況,繼續下去,甚至可能有奪取近幾年藍營表述制高點的效果,也讓人有種既視感,情勢發展值得注意。

其次,在賴論述之後,臺北政壇也能觀察到出現某些行動配合團結之勢。儘管國會改革議題看來熱鬧滾滾,朝野鬥得不亦樂乎,但520後大陸軍演與外交戰議題,也使在野黨必須表態。雖然過去面對外部壓力的表態方向,在野黨一向與執政黨站在一起,但部分細節間還是有異,而現在如果注意到若干外交戰場上的處理手法,某些臺灣不同政黨立場者表述的細節,確實看起來有更趨近現象。

之所以形成如此現象,其實也有其他力量配合結果:中共方面持續壓縮中華民國空間,而支持兩岸和平發展力量,缺乏有胸襟遠見的領導人。否則賴纔剛上臺,就算有論述,許多工具還沒來得及拿出來,他目前所言,更偏重於期待部分。

綜合言之,目前呈現出的賴式團結風格,是要讓在野黨往他想的方向轉。本文以兩岸關係爲例,看到賴對中華民國憲法的運用,把原本與中共展開對話的橋樑功能,一變爲連結新兩國論的起點。未來以中華民國憲法談兩岸的聲音,要讓外界辨認其真實立場,恐怕要花一番功夫,對中共來說,恐怕有更多的挑戰,至於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更崎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