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2023年值得注意的五大共識
IMF預測,全球2023年經濟成長將不如2022年,唯獨中國大陸受惠解封政策,去年經濟成長3.0%,今年預估上揚至5.4%。圖/新華社
1989年柏林圍牆倒下,象徵美蘇冷戰的結束,2022年基輔圍牆築起,重啓美俄冷戰的輪迴。俄烏戰爭將滿週年,衝擊原物料供給,全球通膨飆升,美國CPI年增率最高衝到9%,歐元區10%,英國11%。無奈三大央行落後通膨,「俄烏製造恐慌,美國製造災難,臺灣跟着陪葬」,景氣藍燈,迄今年1月止,出口與外銷訂單已連五黑,去年全年GDP成長不保三,今年也不樂觀。
景氣在2023年初變得錯綜複雜,一方面歐洲俄烏戰火未止,在此同時美國就業市場卻一片火熱,元月失業率來到53年低點的3.4%,又看到臺灣出口繼續衰退至315億美元,美股S&P卻又攻破4,000點,臺股從去年底12,629低點至今已漲了3,000點,法、英股市更是創史高到7,387與8,047點,風險偏好增強;但同時我們又看到美債殖利率曲線持續倒掛,遠端利差(10年期減2年期)爲-79點,近端利差(18月期減3月期)爲-22點,多空似乎都在makes statements,令人迷惑。
去年底以來,筆者觀察國際投行對2023年的看法,基本上有五個共識:1、全球景氣表現,今(2023)年會弱於去年;2、央行兩年升息循環即將結束;3、美元強勢2023年告終;4、股市與債市的表現,今年會優於去年;5、新興國家例如中國、印度等,經濟表現會優於先進國家的美英歐日。
所以,「人生,人生哪有甚麼公平,人家有錢人出來社會走跳,就是三分靠作弊,七分靠後壁。你後壁有什?」(大佛普拉斯,2017)。後壁就是,2023年股市是漲還是跌,美元是升還是貶,共識會不會變走勢?
從景氣循環的角度看,2020年3月因爲新冠疫情爆發的緣故,經濟衰退。如果在短短的三年內全球再陷衰退,這是筆者金融職涯30年以來從未看過的場景─景氣循環變得如此「抖音」。
筆者目前看到的方向是景氣會擴張到2024年巴黎奧運之後,至少2026年。特別是2020年之後出現K型復甦,高科技業在上端快速恢復,零售業餐飲業在下端難以復原,現在反過來高科技業在下端2022年裁員42萬人,而零售餐飲業跑到上端火熱增加106萬人。
2023年景氣預期會比2022年差,筆者認爲這是殖利率曲線倒掛的實質意涵。美國去年成長2.1%,2023年預估只有1.4%;歐元區去年成長3.5%,今年預估只有0.5%,臺灣去年成長2.43%,今年預估會下滑到2.02%。國際貨幣基金(IMF)也預估全球經濟成長會由去年的3.4%下滑到2.9%。不過中國例外,走向與病毒共存,受惠解封政策,去年經濟成長3.0%,今年預估會上揚到5.4%。
看成長動能,今年的基調是「通膨漸漸落,景氣步步高」。臺灣景氣谷底就是去年第四季的衰退0.86%,最壞的時刻已過,2023年經濟成長將愈來愈好,預估第一季到第四季分別爲1.67%、2.06%、2.12%、2.57%,電子業庫存上半年慢慢消化,景氣對策信號1月藍燈,預估10月可回到綠燈。美國通膨也會慢慢由去年第四季平均的7.1%下降到今年第四季的2.9%。
因此,隨美國的升息循環即將結束,就業市場持續強勁將帶來5%的政策利率;隨中國解封所帶來的熱錢流向亞洲,「景氣沒有樂觀的權利,市場沒有悲觀的理由」,臺股將會有25%的市場報酬。亞幣走高也意味着去年美元的強勢會在今年告終。臺幣去年封關在30.708,今年預期會有5%的升值空間,如果從去年10月高點32.345計算,則是10%。人民幣同樣的會往6.65移動。
最後從風險控管的角度看,一位德高望重的金融業前輩講過,「企業經營與市場投資時時刻刻都要注意風險管理,思慮才見成熟」。如今美國與中國的對抗早已鎖死,世界貿易正在去全球化,產業供應鏈正在去集中化,今年的三大風險─戰爭是否變常態化,通膨是否變高原化,以及庫存是否能回到合理化,都是要持續緊盯也是企業永續與投資豐盈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