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藝-在變老之前遠去詩意的勇氣
前兩週面試一個法律系的畢業生,他非常優秀的學歷背景,香港中文大學的法律碩士,立志做一個很好的中國律師。
我從簡歷上注意到他剛剛從陝西的山村裡教書回來。 他的經歷馬上讓我想到了《在變老之前遠去》這幕劇。《在變老之前遠去》在大陸的學校裡和各實驗劇場裡非常有名,奪得過北京青年戲劇節票房冠軍,演出超過兩百場,今年五月還要去臺北的烏梅酒場上演。
話劇的情節是根據一個真實的故事創作而成。主人公馬驊和我恰好都是1991年考上大學,他 1996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2003年3月,馬驊到雲南省梅里雪山腳下的明永山村小學做義教。2004年6月20日,遭遇車禍遇難於瀾滄江。
劇情很簡約,對白、投影、朗誦、音樂,靜靜的流淌着。我坐在劇場裡,卻有些喘不過氣。
現在慢慢理解自己的侷促是因爲馬驊的勇氣。他做出的選擇是與我們中的絕大多數是如此不同。相對照,我的怯懦和猶豫自然的想要防禦,不願暴露。
也許有人覺得他從來都是校園詩人,他要追求的是一種詩意,他的行爲異於常人是理所當然的。這 種說法,無論是否有道理,產生這種解釋多半是自己在面對他人的勇氣的時候構築的防禦工事。
《在變老之前遠去》的劇名容易讓人以爲是關於遁世的。但是事實上馬驊自己計劃好了在義教之後就返回大城市攻讀博士。在山村教書是一個起點,而非終點。馬驊了不起的地方是他的勇氣,勇於在一個自己選定的時間裡選定過自己選定的生活。
面試的時候,我問對面的同學在山西教 最深的感受是什麼。他說,就是不爲了任何目的而生活。我沒有繼續追問別的。我知道他不是不喜歡有目的的生活。和馬驊一樣,他體會到的是全心的投入的純淨。
馬驊的《雪山短歌》中說:「我最喜愛的顏色是白上再加上一點白/彷彿積雪的岩石上落着一隻純白的雛鷹;/我最喜愛的顏色是綠上再加上一點綠/好比野核桃樹林裡飛來一隻翠綠的鸚鵡。/我最喜愛的不是白,也不是綠,是山頂上被雲腳所掩蓋的透明和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