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師制度 應落實於懷孕婦女
近日有兩則關於母嬰身亡的新聞令人震驚。一是臺中女教師抱兩歲女兒墜樓雙亡,另一則是三重女子遭丈夫在家中浴室刺殺身亡,其夫之後帶着六個月大男嬰輕生雙亡。令人震驚和心痛。
這些事根本不應發生。生產及擁有新生兒是喜悅的,但養育過程的辛苦及有些母親會因孕期荷爾蒙變化而有產後憂鬱症,在這變化快速的時代,都可能突然引爆壓力造成遺憾。那我們能做什麼?
在少子化時代,每位孕產婦的身心健康都非常珍貴且需要受到關注。賴清德總統上任提出「健康臺灣」政策,更是包括全民健康。因此,在參考德國及新加坡Pro Femina與Safe Place對懷孕婦女提供的幫助後,本會日前提出應將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專案管理師」制度落實於懷孕婦女,既能提升孕產婦醫療品質,且有助於解決少子女化的國安問題。「臺灣婦產科醫學會」也長年呼籲婦女懷孕即應有「個案管理師」陪伴,政府並給付營養補助及獎勵金,直到孕期終止。
除了生出孩子的孕產婦要照顧,非預期懷孕婦女同樣需要獲得妥適的協助。根據衛福部食藥署統計,二○○二至二○二三年間,我國的人工流產藥RU486的使用量爲三○六萬餘顆,如以仿單上規定的每次使用三顆來計算,就有超過一百萬個胚胎在受孕七週內被藥物人工流產而死亡,即平均每年約有四萬六千人次。以去年爲例,以藥物人工流產者(十一萬餘顆RU486),約有三萬八千餘人次,約佔去年出生人數近三成。
其實有高比率非預期懷孕婦女想把孩子生下來,卻因受限於現實困境不得已選擇人工流產。政府應積極建立針對非預期懷孕婦女的諮商輔導系統,纔能有效協助非預期懷孕婦女,降低婦女非自願墮胎,也纔能有效提升臺灣生育率。
另,臺灣墮胎數相對於活產數約爲全球平均數六到九倍,政府應透過建立「懷孕婦女生產基金」、「人工流產通報機制」及設置「懷孕婦女個案管理師」等,正視非預期懷孕婦女人工流產議題。
非洲有句諺語:「養育一個孩子需舉全村之力!」前述悲劇提醒我們這類弱勢羣體的需要,也凸顯對孕產婦提供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務的個案管理師的重要性。在少子化已成國安危機的此刻,更應舉全國之力來協助每一位孕產婦,讓她們有足夠的信心與充足的資源能順利生育並養大孩子。
※ 提醒您: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