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低空第一城”:誰在領跑?誰能突圍?

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柳寧馨 杭州報道

今年以來,低空經濟的熱度持續高漲,企業、資本、政府等多方力量都不斷加碼。10月,第二屆全國低空經濟(蘇州)產業創新博覽會將開幕,全球低空經濟論壇2024年年會也將在北京舉行。

自低空經濟被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以來,各城市開始競逐低空經濟第一城,深圳、上海、廣州、北京、成都等20多個地方政府密集出臺政策,支持低空經濟發展,多地還成立了低空經濟產業基金。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2024年是低空經濟商業化元年,兩大主要產業無人機和通航產業的發展都迎來諸多進展。以熱門的eVTOL賽道爲例,億航智能、時的科技、沃蘭特、小鵬匯天、峰飛航空等多家國內eVTOL企業今年適航取證速度加快,同時訂單數量實現較快增長。

從城市看,深圳、上海在推進低空經濟產業政策、場景建設方面率先發力,也鏈接起粵港澳大灣區和長三角地區這兩大低空經濟產業高地。此外,北京、廣州、成都、武漢等城市都在搶灘低空經濟,尋求關鍵的場景突圍,也同步推進空域管理、航路網絡、基礎設施等建設,爲商業化打基礎。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地方產業鏈對低空經濟抱有積極態度,搶抓低空經濟的機遇,一是重點搶抓低空飛行器製造產業鏈上下游的商業機遇,低空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融合,也能帶動飛行器產業放量和傳統產業降本增效;二是搶抓應用場景的機遇,城市在低空+文旅、低空+城市治理、低空+醫療、低空+物流、低空+載人通行等領域尋找與自身契合的特色場景。

城市競賽開啓

各城市越發激烈搶佔低空經濟高地背後,關注的是未來產業規模化後的商業價值。

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爲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類似於幾年前各城市對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押注,低空經濟又帶來了商業化的巨大想象空間。全國人大代表、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今年兩會提交的議案中提到,飛行汽車產業發展過程類似於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車,迫切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從鼓勵創新的角度,在法規上大膽前瞻,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加速促進飛行汽車的應用落地。

根據賽迪顧問發佈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增速高達達到33.8%。據民航局預估,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更是有望達到3.5萬億元。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髮現,2021年“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國家級規劃《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年成爲低空經濟頂層設計關鍵轉折點,2024年是國家對該產業明確定調支持的重要一年。

2023年,我國出臺《綠色航空製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和《國家空域基礎分類方法(徵求意見稿)》等幾部重磅文件,分別從明確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實現試點運行、頒佈首部專門行業法規、新增非管制空域劃分條件等方面,爲低空經濟尤其是eVTOL的試點運行、商業化落地奠定了基礎。

隨後,國家對低空經濟產業的明確定調繼續助推行業熱度上升。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低空經濟”確定爲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確立了行業發展的基礎。今年,低空經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打造生物製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今年3月,民航局等四部門印發《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着力培育商務出行、空中擺渡、私人包機等載人空中交通新業態,2027年實現通用航空裝備產業完整體系初步建立和多領域商業應用,以及2030年形成萬億市場規模。這爲各地發展低空經濟提供了方向和目標。

此前,不少地方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促進當地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但存在地域限制、資源整合不足等問題。

今年3月之後,全國範圍內的新政策給各地發展低空經濟提供了更明確的標準,各地在創新發展低空經濟方面繼續加大探索空間,地方產業政策相繼出臺,城市間出現競逐之勢。

據21世紀經濟研究院不完全梳理,今年全國已有超17個省份將“低空經濟”有關內容寫入當地政府工作報告。例如,今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廣州、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

深滬領跑

各城市的低空經濟產業政策層出不窮,深圳、上海是其中發力較早的城市,也是競逐低空經濟第一城賽道中綜合實力較強的兩座城市。

深圳在提升低空經濟產業環境方面最早表現出積極姿態。2023年年初,深圳首次將低空經濟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當年12月,《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出臺。

低空經濟產業作爲新增長引擎也給深圳帶來了強勁動力。2023年,深圳低空經濟年產值已超過900億元,同比增長20%;新開通無人機航線77條,新建無人機起降點73個,完成載貨無人機飛行量60萬架次,飛行規模全國第一。

進入2024年,深圳發展低空經濟繼續提速。2月1日,全國首部低空經濟地方立法《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正式生效。5月6日,全國首家低空經濟產業公共服務中心在深圳寶安區揭牌。8月2日,深圳版低空經濟空管平臺智能融合低空系統(SILAS)先鋒版正式發佈。截至2024年6月,深圳已建成低空起降點249個、開通無人機航線207條。

上海作爲“民航第一城”,擁有強大的民航產業基礎,在“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方面擁有完整的供應鏈,這也是上海搶佔低空經濟高地的底氣。

細數當前低空經濟領域分類,在低空飛行器製造、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運營服務、低空飛行保障等大類中,低空飛行器製造是當前階段極其重要的部分,包括主機制造,電機、動力電池、複合材料和結構件、飛控芯片、機載設備與傳感器等環節。上海依託民航產業和汽車產業基礎,在這些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峰飛航空、時的科技、御風未來、沃蘭特、磐拓航空等eVTOL頭部企業都在上海,呈現產業集聚的態勢。

與深圳相比,上海的低空經濟產業政策出臺較晚。今年8月,《上海市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正式出臺,目標是到2027年,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發設計、總裝製造、適航檢測、商業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

隨後,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發佈了《上海市信息通信業加快建設低空智聯網助力我市低空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分階段、分區域逐步實現基於5G-A網絡的低空智聯網覆蓋,以支持低空經濟的基礎設施建設。此外,上海正在籌備“2025首屆低空經濟博覽會(上海)”。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特別提出,要聯合長三角城市建設全國首批低空省際通航城市,建成全國低空經濟產業綜合示範引領區。深圳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也明確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廣州、深圳、珠海有明確分工,城市間相互配合態勢日益清晰。

除了此前已經有商業化應用的無人機,低空經濟另一重要板塊通航產業中,城市空中交通(UAM)將有可能成爲最爲活躍的領域。其中,eVTOL或成爲UAM主流方案,這意味着城市區域內或城際中短途運輸中,需要城市間更密切的合作。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低空經濟領域的城市產業競逐,首先在是在統一標準、整合資源的基礎上實現的,完善的政策環境和合作生態十分重要,明確低空經濟的發展規劃、管理政策等方面的規定,能給行業有序發展提供明確的預期和指引,城市間的開放合作能夠加速低空經濟的發展,並形成相互分工協作的產業鏈生態格局。

場景爲王

越來越多的城市加入低空經濟發展賽道,也提出建設區域低空第一城的目標。今年以來,不少城市出臺了低空經濟產業發展規劃或者三年行動計劃。

在產業生態方面,廣州推進低空數字空域和智聯網建設,廣州開發區(黃埔區)更是提出,對符合條件的低空產業項目獎補最高達3000萬元,加大基礎設施扶持、低空飛行服務保障、核心技術產業化扶持。廣州也誕生了本土企業億航智能,這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集齊三證的eVTOL研發製造商。今年第二季度,億航智能實現營收1.0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919%,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這也對低空經濟的商業價值有了初步驗證。

擁有“雙航展”的珠海提出,培育低空經濟產業生態,支持重大項目落戶及增資擴產、支持適航取證、支持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降低低空經濟企業試飛成本。日前,珠海發佈了兩個低空建設項目,合計斥資50億元。

北京在低空經濟企業聚集度、資本活躍度和創新聚集度上領跑全國,提出將低空經濟培育爲引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導示範產業,打造成爲低空經濟產業創新之都和全國示範區。今年5月,北京提出,期望力爭通過三年時間,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低空技術服務覆蓋全國。

無錫則明確了低空經濟發展體系,目標是到2026年,構建集研發製造、商業應用、基礎設施、服務配套“四位一體”的低空經濟協同發展體系,低空經濟產業產值規模突破300億元。武漢也提出量化目標,力爭到2027年,低空經濟核心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到2030年,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突破千億元。成都正式將低空經濟納入今年“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所打造的重點產業鏈,其目標是“西部低空經濟中心”。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城市明確了自身在場景建設方面的發力點。政策與產業正不斷推進“低空經濟+”應用場景在城市的落地,物流、旅遊、農業、消防、巡檢等都是商業化探索的重要場景。

成都提出,推動物流配送規模化應用,在城市空中交通方面,鼓勵開展eVTOL、直升機等低空飛行器在空中交通中的應用示範。無錫提出,積極爭取eVTOL首航首試,打造城市“空中的士”。無錫在低空智慧物流場景、文體旅遊場景等方面也推出了支持措施,探索利用eVTOL和水陸兩棲飛機等新型航空器開展低空旅遊業務。蘇州將聚焦城市低空載人載貨運輸需求,開展低空航路航線劃設研究工作,全市構建低空智慧物流體系,大力拓展城市低空配送場景。

UAM則有可能成爲接下來各城市最爲活躍的場景探索方向。

8月1日,上海峰飛航空的盛世龍eVTOL完成噸級以上eVTOL跨長江首飛,是國內首條跨省“飛的”,今年2月該eVTOL首次完成深圳至珠海跨城/海演示飛行。此前,深鐵集團和東部通航聯合推出的國內首個“低空+軌道”空鐵聯運項目正式開航,從深圳“飛”到中山全程僅需25分鐘。

各地紛紛設立低空經濟產業基金,爲行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今年5月,重慶組建了10億元低空經濟產業基金。今年7月,成都都市圈首隻國資管理的低空經濟產業基金成立,基金規模爲30億元,重點投資低空製造、低空保障、低空飛行等關鍵環節。

武漢市也鼓勵各區設立低空經濟專項基金,市、區共同形成總規模不低於100億元的低空經濟發展基金羣。北京市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於6月20日正式成立,該基金出資額達100億元。蘇州新設立3只產業基金,其中蘇州未來產業天使基金規模爲15億元,將重點投資低空經濟等未來產業。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低空經濟在不同城市的發展重點具有差異性,探索適合自身的低空應用場景至關重要,各城應根據各自的產業基礎、區位優勢和政策導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低空經濟發展路徑。低空經濟發展由飛行牽引,各地政策應逐漸傾向以應用場景帶動研發和生產製造,先讓飛行器飛起來,進一步實現有序、安全的管理,催生大量應用場景,最終讓當地低空經濟產業順利“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