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專欄】周美里/爲什麼「鬧劇」如此自然發生?

文/周美里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這句話應該是所有人看到國民黨近來演出的「換柱」劇碼時,不由得浮上眼前的。

早知洪秀柱不行、民調低,爲什麼朱立倫王金平吳敦義……這些「重量級」人士,當初不願、不能站出來承擔大任?早知最終還是要黨主席來承擔大局,爲什麼朱立倫之前在聲望人氣都高時,不漂亮出場,落得今天在黨內紛紛擾擾、黨外爆發衝突下,「硬」擠上臺?早知國民黨落得如此田地滿地總統候選人,當初曾起心動念想奮起拚人生最終大位的王金平,爲什麼一念之差畏戰退卻?早知洪秀柱就是A咖不能當真,馬英九當初爲什麼相中扶不起的阿義,要「暗助」洪、技術性擋朱排王,搞成洪假戲真做難以收拾?

古人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可是,這場換柱大戲卻是明明在「早知道」的情況下,人人放手,甚至推波助瀾,讓「早知道」變成「事實」,這纔是國民黨神奇的地方,纔是值得政治觀察家好好研究的,因爲這場集體創作鬧劇,正是反應出國民黨的本質探究這個「不可能發生」的劇本如何「自然發生」,首先就要認識國民黨的內涵。國民黨家大業大,但是大部分的政治人物都是來「享受」權力錢力,不是來付出,更不是來共同打天下的。既然是來「分食」權力,所以就只能仰望「上意」,「上意」過去有蔣家政權、後來有李登輝的主流勢力、最近則是馬金體制,如果「上意」勢微(如馬英九聲望直直落成爲票房毒藥,又即將缷任),或「上意」真空(像現在的羣龍無首,大家都不視朱立倫爲「上意」),就會出現無人做主、也無人願意、無人「敢」承擔的狀況

簡單來說,國民黨過去長期執政靠的不是人民支持,靠的是黨政軍一把抓,雖然過去有選舉,但是基層選舉是中央分配資源給地方派系換取選票工具黨中央大權在握是明確的。這個局面在總統及國會直選後被打破,但是國民黨仍然無法跨越以依靠金權執政才能「鞏固」內部的鴻溝轉型成爲一個內造政黨

如果不能真正轉型成爲一個由下而上、民意造就的政黨,體質不改,國民黨就永遠只有來「分天下」的同志、沒有來「打天下」的黨員。那麼,在選情不佳下,找不到總統候選人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作者周美里,資深媒體人。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