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書局重生3週年 種下文青種子

中央書局重返3週年慶,代表人張杏如(前排右三)、董事長詹宏志(二排右二)、美學大師蔣勳(二排右四)等,以《文青時代》特展爲書局祝賀。(李怡芸攝)

於1927年創立,1998年熄燈的中央書局,在22年後由上善人文基金會接棒、修護,於2020年10月以嶄新面貌在同一街角重返後,又經歷3年新冠疫情,如今重返滿3週年之際,美學大師蔣勳以《文青時代》特展祝賀,除了祝百年老書局展開全新生機,也期待更多的當代青年走入書局,親近閱讀。

中央書局代表人、信誼基金會董事長張杏如表示,中央書局成立於一個臺灣文化自覺的時代,曾是人文薈萃的藝文平臺,是臺中的文化地標,承載着幾代人的記憶。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長詹宏志指出,1927年中央書局的先賢們原只是成立俱樂部,後來才成了中央書局,「如今看中央書局也不只是書局,這裡有音樂會、讀書會,也是俱樂部的概念」。

蔣勳《文青時代》特展,將高中、大學間所繪,貼在案頭陪伴自己的作家肖像:卡繆、齊克果、卡夫卡……展出,其中卡繆的肖像畫都已斑剝破碎,但這些紙張和畫像對他而言都具有特殊意義,是美感當下很難複製的心境。在特展開幕式上,他特別將張杏如40年前邀稿時印製的稿紙回贈中央書局,也期許文青世代永續相傳。

他表示:「這些畫不可能放在美術館或畫廊展,最適合的地方就是在書局,因爲文青一代一代都會到書局」。

持續在中央書局推出「閱讀島中央,週三讀書會」的詹宏志也回憶,「以前去書局的機會是很高的,父親要描圖紙,自己要做美勞的色紙,都是去書局買」,當時詹宏志看著書架上的書卻無緣拿下來翻閱時,「就像是看着臺北、臺中等站名,是嚮往的遠方」。而當年的中央書局對詹宏志而言,「書比圖書館新,而且開架,從不干預我站在那看書看到打烊」,也成爲自己文青時代的助力。

詹宏志表示,至今仍認爲「人生把青春投資在文青是美好的事,唯有在年輕時就讀過史懷哲,纔會如此地成爲感受者、人文關懷者。」

他期許把美感、知識追求及人道關懷的文青種子繼續種下,便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