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西問》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特」在何處?(張躍文)

航拍上海浦東陸家嘴夜景。(中新社)

中共二十大提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中國證監會黨委在傳達學習二十大精神的會議上表示,要堅持將資本市場一般規律與中國市場的實際相結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究竟「特」在何處?又應如何更好建設?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資本市場研究室主任張躍文接受中新社「東西問」獨家專訪,對此進行解讀。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如何理解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這一概念?

張躍文:資本市場從西方發達國家的發源產生,到成爲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歷史進程持續存在着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面對資本市場更高質量地服務實體經濟這一現實要求,需要根據中國經濟發展特徵,構築和形成資本市場自身的鮮明特色,突出中國資本市場的社會主義屬性和發展中國家屬性。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特色」主要體現在發展基礎、發展目標和發展路徑等方面。

中新社記者: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發展基礎是什麼?這一基礎與西方國家有何區別?

張躍文:資本市場是資本所有者與需求者進行交易的場所,本質上是爲實體經濟服務的,有什麼樣的實體經濟,就有什麼樣的資本市場與其相適應。

對於實體經濟的性質,人們通常從基本經濟制度和發展階段進行劃分。在歐美髮達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市場具有完善的法規體系和監管體系、先進的基礎設施和強大的市場功能。但從根本上講,這些國家的資本市場是爲資本主義經濟制度服務的,其根本目標是維護特定階級的利益。

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國家能不能發展資本市場?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早就給出了回答。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勞動和生產資料共同創造財富也就是使用價值,而且財富創造活動貫穿於社會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的全過程。在社會主義階段,財富創造仍然是勞動、土地、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集合的過程,財富分配是在參與財富創造的要素所有者按照各自對財富創造的貢獻進行分配。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由要素市場決定的報酬機制。生產要素參與收入分配的份額,不只是取決於各自的投入,更要取決於各自的「貢獻」和供求狀況。資本作爲生產要素不僅參與生產,而且有權力按照市場原則參與分配,這確立了資本在社會主義大生產中的地位。基於所有權和分配權的資本交易及爲資本交易提供服務的資本市場自然也應當成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

中國的另一大國情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新中國誕生以來,雖然中國的物質生產能力有了極大提高,逐步發展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仍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實體經濟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中國的資本市場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需要更多地從促進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和提升經濟運行效率的角度完善服務,暢通資本、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良性循環,解決經濟中的結構性矛盾,這與西方資本市場在宏觀上主要關注解決總量問題是有明顯區別的。

建設中的深圳大百匯中心廣場。(中新社)

中新社記者: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發展目標是什麼?爲實現這些目標,未來還須加強哪些方面改革?

張躍文:從功能來說,資本市場是服務於實體經濟的,雙方這一依存關係適用於大多數經濟體。但是如果從基本經濟制度和經濟發展階段來劃分,各國又會有很大不同,這是中國資本市場在發展目標上具有自身特色的根本原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一個重大突破就是明確中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且這個階段的本質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逐步達到共同富裕。顯然,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發展目標應與實體經濟發展目標保持協調一致。

隨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爲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做到「以人民爲中心」。資本市場的主要任務則是支持解決經濟發展中的結構性矛盾,單純的融資總量擴張已經不是市場發展水平的唯一標誌。

新時代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要加強基礎制度建設,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根本宗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不斷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當前中國資本市場制度改革的關鍵在於,以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製爲龍頭,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在前期科創板、創業板試點經驗基礎上,在全市場推行註冊制,並相應地調整、補充、完善股票上市、交易、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和退市等基礎性制度,全面提高中國股市運行的市場化水平。

中新社記者:在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發展路徑中,該如何妥善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

張躍文:由於歷史、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各國的資本市場發展路徑均有差異。崇尚自由市場經濟思想的西方國家,其資本市場大多走的是從自由放任的發展模式向有監管的自由市場模式逐步演進的發展路徑,儘可能限制政府的作用。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儘管早期也曾短暫經歷過自由市場模式的探索,但總體上還是「政府主導下的市場發展模式」。

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的組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國家經濟運行的重要特徵。在完善資本市場體系的長期進程中,政府仍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主要表現在:政府仍需充當資本市場制度的設計者、資本市場機制的建設者、資本市場運行的監管者。此外,政府還需扮演資本市場中的特殊投資者,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維護市場平穩運行。

需要強調的是,政府行爲不應代替或者干擾市場機制的正常運作,其主要目的是彌補市場機制缺陷和解決市場失靈問題。要通過加強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和建立健全約束政府行爲的法律法規體系,釐清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妥善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利益,鼓勵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發揚金融企業家精神,不斷強化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

受訪者簡介:張躍文,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資本市場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爲資本市場與公司金融。

(本文來源:中新社「東西問」專欄,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