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媒體不能姓黨更不能姓蘇
52臺空頻逾4個月,部分系統臺19日上架華視替補。NCC先關掉中天,再強勢欽點華視,民進黨對媒體的掌控步步進逼,想要效法威權時期的國民黨,但掌握媒體,就能延續權力嗎?
關掉中天,當然是要讓其他新聞臺產生寒蟬效應,與其被人喜歡,民進黨寧可被人畏懼。清朝興文字獄,文人只能去做訓詁;國民黨查緝黨外雜誌,結果是蔡英文總統所說的「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今天民進黨也希望創造自己的威權時期,也希望「大家都選擇服從」。
威權時期的媒體確實有一個無形的框架,稱不上新聞獨立,但政商還是分離的,仍有部分言論自由;現在的執政黨號稱民主進步、黨政軍退出媒體,實質上則是與媒體共生,藉由媒體攻擊在野黨與批評者,以確保權力;媒體老闆則得到政府標案、變更地目等回報。
從2007年蘇貞昌認爲「不是輸給謝長廷,是輸給某電視臺」開始,民進黨每個人都想有個媒體老闆作爲後盾,但蘇貞昌身爲閣揆,所作所爲仍讓外界費解,就算希望親綠媒體進駐52頻道,綠媒也不只一家,爲什麼NCC獨鍾華視?
即便NCC軟硬兼施,現在也只有部分系統臺(市佔率25.58%)選擇華視替補52頻道,尚有其他系統臺(市佔率16.62%)青睞臺視,其餘系統臺則觀望不前。面對以臺視替補52臺的申請案,NCC以「不審查不駁回」應對,希望系統臺在空頻虧損的壓力下,知難而退。
爲什麼有系統臺堅持拒絕華視?那是因爲華視的收視羣衆落後其他媒體一大截,只能提出每月0.3元的上架費;相形之下,臺視卻願意提供每月2元的上架費,幾乎是華視的7倍。頻道一旦上架就很難改變,系統臺在商言商,知道只要今天鬆口讓華視上架,未來就要永遠地虧本下去,雖然NCC用拖延戰術,他們還是寧願讓頻道空着,以拖待變。
至此,已是NCC與系統臺的僵持,是政黨勢力與市場機制的拔河。NCC忘了自己是獨立機關,認爲只要把時間拉長,堅持不審臺視,系統臺自然會屈服;系統臺則認爲,NCC畢竟是政府機關,有什麼理由永遠不審臺視?
NCC強迫系統臺接受上架費遠低於他臺的華視,等於是要系統臺補貼民進黨,好達成自己的目的,即使出發點是好的,也不能掩蓋法律與道德的爭議。何況這出「52臺新主人」的戲碼,本質上是民進黨內各派系的代理人戰爭,再更本質一點,是各派系背後媒體的一場角力。對於現任行政院長蘇貞昌來說,新的52臺光是「親綠」是不夠的,還必須要「親蘇」,這自然會引起黨內其他派系的反彈。這些反彈,是不想被趕鴨子上架的系統臺,對抗NCC的本錢。
眼看與系統臺僵持不下,NCC又發函金管會,要調查支持臺視的富邦系統海外金流,雖沒有證據證明兩者相關,但中天關臺有例在先,對當事人而言,政治壓力溢於言表。NCC已經表明偏好華視,又要去調查擁臺視的系統臺,難脫瓜田李下之嫌。
民進黨內部的政治問題,外界沒有置喙餘地,讓人訝異的是,民進黨居然連內部競爭都可以動用公權力當武器,這是威權時期的國民黨不會越過的紅線。華視隸屬公廣集團本應超然獨立,現在卻直接在民進黨內靠行站隊,姓黨姓蘇,這不也太踐踏媒體了嗎?
民進黨忘了,媒體的影響力不在於他的家數,而在閱聽衆的搖控器、滑鼠上。當年國民黨越是查禁,黨外雜誌越是暢銷,道理很簡單,政府越擔心人民知道的事,人民就越想知道。NCC若要持續干涉新聞自由,介入系統臺的商業行爲,等於是將所有媒體貼上一個「親政府」的標籤,到最後就算政府真的做得好,閱聽衆也不信了。
更不要說,控制媒體對民進黨自己是件好事嗎?丁允恭上班時間在局長室發生性行爲,王定宇向顏若芳「租屋」,臺鐵大剌剌地用1500萬養公關公司,這都是仗着媒體關係好,「靠勢」的結果。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民進黨真的要飲鴆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