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平均身高130!罕病特展「降低30公分」體驗小小人視角
▲爲了讓大衆認識罕見疾病「軟骨發育不全症」,展覽「我的平凡日常,誰的詩與遠方:降低30公分,走進罕病『軟骨發育不全症』人生」展出,還有特殊裝置讓觀衆體驗降低30公分的視角。(圖/主辦提供)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發生率2萬5千分之1,罕見疾病「軟骨發育不全症」終身的身高平均只有130公分,爲了讓大衆對罕病更理解和支持,特地打造展覽「我的平凡日常,誰的詩與遠方:降低30公分,走進罕病『軟骨發育不全症』人生」,今(12)日起至11月17日在南港瓶蓋工廠免費公益展出,展覽還有「降低30公分的紅毯軌道」,讓觀衆親身體驗小小人兒的日常視角。
探索罕見疾病,展覽「我的平凡日常,誰的詩與遠方:降低30公分,走進罕病『軟骨發育不全症』人生」即日起至11月17日在南港瓶蓋工廠免費公益展出,7大展區規劃「動態體驗、裝置藝術、紀實攝影、文件紀錄、影像、生活輔具、行動支持」等,每日下午3點也有公衆導覽。
▲爲了讓大衆更支持與理解罕見疾病「軟骨發育不全症」,展覽「我的平凡日常,誰的詩與遠方:降低30公分,走進罕病『軟骨發育不全症』人生」免費展出。(圖/主辦提供)
馬偕紀念醫院首任罕見疾病中心主任林炫沛醫師表示,軟骨不全症(Achondroplasia,簡稱ACH)發生率約爲2萬5千分之1,絕大多數是由於基因突變所致,也就是父母親基因均正常,但在精子或卵子形成的過程中「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3」(FGFR-3) 基因發生突變,影響軟骨生長,導致身材矮小,終生身高平均只約130公分,四肢比例也特別短。
不僅如此,患者常因頭顱底部讓腦幹、脊髓通過的枕骨大孔過於狹小,會有壓迫神經、影響呼吸、引發水腦等併發症,出生後第一年的死亡風險約2%-7.5%,比普通人高出6倍。成年後仍易產生腰椎管狹窄,下肢神經易受壓迫,進而影響行走能力,林炫沛醫師提醒,「現代醫療體系越來越完善,只要患者定期檢查並接受必要的治療,上述的風險皆可大幅減低。」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關懷協會理事長楊芳美,27年前不到1歲的兒子因四肢和頭型異常就醫,確診爲軟骨發育不全症,一路陪伴自己的孩子,還有協會病友,走過上學期間易碰到的學校環境不友善、同學間的言語欺負,導致內心長期不自信、與成年後求職碰壁的低潮失落。
楊芳美對於患者和家屬可能遭受的各種誤解、不平等有着深刻體會,她表示,期望藝術展覽能開啓公衆與罕病族羣間的對話,以及換位思考的同理心,創造對罕病患者更友善溫暖的社會氛圍。
前松煙策展人陳宜豐與如芸製作谷宛儒,此次共同協作策展,團隊表示,展覽命題「我的平凡日常,誰的詩與遠方」不僅向公衆叩問,也呼應罕病族羣嚮往的「平凡」值得人們深思,包括無需因身高外觀被人盯着看,上學、工作、日常生活不因疾病而挫折受限制,以及對健保政策福利與醫療平權的盼望。
展覽第1個亮點,中央特別設置一段深約30公分、舖設紅毯的軌道,邀請觀衆一起降低身高,走進受限的半開放空間中,體驗軟骨發育不全症患者「降低30公分」的日常視角,還有生活中明明低調,卻被異樣眼光注視的窘迫與不自在。
▲展覽第2個亮點,裝置藝術《平凳 EVEN Bench》,藉由高度差異、平衡設計,希望能讓觀者體會到生活中隱含的公平和差異。(圖/主辦提供)
展覽第2個亮點,特別邀請到艸執荒地質造所主持人吳卓昊、乘四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程禮譽,共同聯手創作,以空間專業爲切入點,打造專屬展覽的裝置藝術《平凳 EVEN Bench》。作品以雷射切割的黑鐵、水刀加工的石材卡接交疊而成,儘管兩者本質相異,但透過理性精準的製程與結構分析,尺度與材質相異的零組件,最終能組構成爲一個穩固協調的作品,象徵不同羣體,在社會中彼此連動、互爲支撐的關係。
石材側面光滑俐落的收邊與粗糙原始的頂部鑿面,轉譯了在面向常態大衆時,習以爲常的優雅與慣性,以及由於缺少面對罕病患者的經驗,而展露出來的原始狀態。吳卓昊表示,「椅子是再平凡不過的日常物件,但若以小小人兒的身高來看,卻可能是日常生活中須面對的衆多挑戰之一。」
因此藉由《平凳 EVEN Bench》的高度差異、平衡設計,希望能讓觀者體會到生活中隱含的公平和差異,作品命名的諧音,也在爲弱勢的罕病羣體對於「平等」的迫切與渴求發聲。
▲臺灣帕運羽球女將蔡奕琳展示生活輔具,帶領大衆瞭解軟骨發育不全症患者的生活,如何獨立度過日常的一天。(圖/主辦提供)
展覽亮點3,爲了呈現軟骨發育不全症患者生活的真實樣貌,策展團隊與協會合力募集約15樣「日常輔具」和公衆分享。臺灣帕運羽球女將,同時也是病友的蔡奕琳,對於這一區的展品特別有感觸,她表示,小小人兒因身高矮、四肢短小、三叉指、跛行或雙腳無力等問題,在食衣住行各方面都有大大小小的困難要克服,爸媽和親友總會想方設法的四處尋找生活好物,讓他們能順利的獨立度過一天。
蔡奕琳說,從可以一秒切換成筷子或湯匙的神奇餐具、到上廁所夾衛生紙的小工具,從拿高處物品的取物夾到上公車時用的摺疊椅,從水龍頭延伸器到省力開罐器,每一樣都是生活智慧王一般的神奇小物,她出國比賽時常常想要通通帶出國,向選手村的他國選手們炫耀一番。
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13年9月罕見疾病通報個案統計,全臺軟骨發育不全症患者人數爲438位,其中14歲以下的未成年患者約70位左右,這些數字背後不只有因長不高、併發症嚴重而身心皆爲病所苦的患者,還有爲孩子的未來與治療焦急憂心的父母親友們,所組成的一個又一個弱勢罕病家庭。因此健保政策對罕病的照顧,不僅能穩定社會,也體現國家的人道關懷與對生命的重視,希望所有觀展民衆能發揮強大的社會影響力,讓「理解」、「尊重」、「平權」成爲臺灣最美的公民素養和社會價值。
我的平凡日常,誰的詩與遠方:降低30公分,走進罕病「軟骨發育不全症」人生展覽地點 |瓶蓋工廠臺北製造所I棟(臺北市南港區南港路二段13號I棟)展覽時間 |2024年11月12日~11月17日,AM10:00- PM18:00主辦單位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軟骨發育不全症病友關懷協會協辦單位 |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臺灣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