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出口有望達到600萬輛,產業發展亟需全球合作
近日,歐盟委員會公佈對華純電動汽車反補貼稅最終方案、俄羅斯10月起開始增加車輛報廢稅,兩項政策的變化讓中國電動汽車出海問題再次成爲關注的焦點。
11月1日,2024全球新能源汽車合作發展(上海)論壇上,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秘書長孫曉紅指出,歐盟希望來自中國的汽車產業投資,但是也有很多顧慮。“希望中國電動汽車去,但是不希望快速做大,希望通過產業投資增加就業、帶來技術轉移,但是不希望中國在當地成爲主導,這是歐盟矛盾的政策。”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出口整車超過470萬輛,平均每個月超過50萬輛。孫曉紅表示,今年汽車出口增長在15%至20%的水平,有望達到6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佔比已經達到35%。
孫曉紅認爲,目前中國汽車出口應該主要以品牌建設爲主、以服務爲主,而不是像過去單純以銷量和出口爲主,應該從銷量向服務、從產品向品牌、從貿易向貿易投資結合轉變,品牌升級是目前出口的核心問題。
汽車行業電動化成爲趨勢的同時,相應地也造成了地區之間的分化。中國電動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認爲,目前產業佈局和技術方向已經基本清晰,尤其電池產業鏈佈局、基本產能分佈已經成型,在已有電池技術路線領域下,某個地區會新成爲重要生產基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中國目前集中了全球主要的電池產能,到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和產業鏈的分佈仍將集中在中國、美國和歐洲。
從2022年開始,汽車行業的盈利由過去的擴張變成了收窄。其中,國際傳統汽車製造商短期內依然依靠燃油車賺取高額利潤,但利潤收窄趨勢已經顯現。同時,多數新銳新能源汽車品牌仍處於投入期,研發投入尚未形成收益。
張永偉指出,有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智能企業將跨越盈利拐點,新能源汽車品牌的盈利性隨着規模的提升逐步得以改善,幾年之後,整體新能源汽車產業都會進入到盈利週期。
電動化的發展也催生了零部件的國產化替代,目前國產汽車供應鏈已經到了整合階段。以半導體產品舉例,納芯微電子創始人、董事長、CEO王升楊認爲,半導體行業經過了前幾年狂飆突進的發展,現在已經非常明確地進入產業整合階段,通過不斷併購整合來實現持續的發展。
張永偉認爲,新能源汽車的全球合作離不開供應鏈關鍵環節的合作。上游領域全球協同、打破封鎖,是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領域必須實現的目標;高度全球化分工的芯片領域,也要保持供應鏈的全球化暢通;另外,電池及相應的材料回收領域也需要全球形成共識,打通全球鏈條。
此外,張永偉還認爲,圍繞商用車等轉型重難點領域可以作爲全球互利合作的重點。由於商用車是碳排放的主體,一旦能夠實現新能源化將對汽車全球合作、節能減碳具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