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民健康素養 | 正確認識焦慮症和抑鬱症
央廣網北京7月22日消息 爲全面系統提升全民健康素養,進一步推動衛生健康工作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於6月初發布開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通知。行動以《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爲主線,旨在引導公衆自覺踐行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成爲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央廣網特推出系列稿件,逐條解讀《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以更好地傳播健康知識,引導公衆更加重視健康、維護健康、享受健康。
《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第三十七條:每個人都可能出現焦慮和抑鬱情緒 ,正確認識焦慮症和抑鬱症。
釋義:情緒是人類對於各種認知對象的一種內心感受或態度,是人們對工作、學習、生活環境以及他人行爲的一種情感體驗。情緒分爲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積極情緒又稱正面情緒,主要表現爲愛、愉悅、滿足、自豪等,使人感到有信心、有希望、充滿活力。消極情緒又稱負面情緒,主要表現爲憂愁、悲傷、痛苦、恐懼、緊張、焦慮等,過度的消極情緒會對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嚴重時可能發展爲焦慮症和抑鬱症等。
焦慮是人體處於不確定情境時的一種正常情緒反應,是與生俱來的生存本能,具有適應性和效能性,即適度的焦慮能提高效率。抑鬱是一種短暫的、遇到具體事件後的不愉快、煩悶體驗,包括悲傷、苦惱、沮喪。
焦慮和抑鬱是正常的情緒反應,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一過性的或短期的焦慮情緒和抑鬱情緒,可通過自我調適或心理諮詢予以緩解和消除,不用過分擔心。
焦慮症和抑鬱症是兩種常見的精神障礙。突然或經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緊張、害怕、恐懼,常伴有明顯的心慌、出汗、頭暈、口乾、呼吸急促等軀體症狀,嚴重時有瀕死感、失控感,如頻繁發生,就有可能患了焦慮症。出現心情壓抑、愉悅感缺乏、興趣喪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慾下降、睡眠障礙、自我評價下降、對未來感到悲觀失望等表現,甚至有自傷、自殺的念頭或行爲,持續存在2周以上,就有可能患了抑鬱症。如果懷疑自己患有焦慮症或抑鬱症,不要覺得難爲情或恥辱,要主動就醫,到綜合醫院的精神科或精神專科醫院就診,規範治療。
(記者 雷妍)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