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投委會長沈志羣:未來五至十年,創投行業將迎來新發展

隨着一系列鼓勵和支持發展創投行業的政策舉措出臺,國家已經爲創業和投資的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經過一兩年的調整,創投行業將逐步走出低谷,重新回升,並穩步發展。”中國投資協會副會長、創投委會長、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原院長助理沈志羣判斷,對於中國創投行業而言,特別是一批經過優勝劣汰、優化重組存續下來的優秀投資機構,未來五至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是一個難得的新的發展機遇期。

只是要想成功熬過行業冬天,並且順利進入創投的春天,實際上並不容易。在沈志羣看來,只有頭部知名的專業化投資機構、具有產業背景的企業創投機構以及“小而精、小而專”的投資機構,才能推動創投行業高質量發展,並伴隨着創投行業一路走下去。

2024年9月24日,在四川天府新區管理委員會和成都市地方金融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投中信息在成都天府新區國會中心舉辦以“壯大耐心資本,培育新質產業”爲主題的“2024天府創新資本論壇”活動。

以下爲中國創投委會長沈志羣發表的題爲《中國創投,任重道遠》的主題演講實錄,由投中網整理:

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來成都參加這樣的盛會,首先代表中國投資協會創投委向投中信息主辦的2024天府創新資本論壇表示熱烈祝賀,也向多年來關心支持創投委工作的各位新老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包括創業投資、產業投資、併購投資在內,我把股權投資行業都稱爲“創投行業”。近十年來,我國創投行業管理機構的數量和規模繼續擴張,而從募資到退出的基本制度、政策、立法和專業人才相對滯後,特別是創投行業的定位和地位等基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確立,所以這兩年募資、投資、退出等難題日趨加劇。

面對中國創投向何處去的時代之問,我們看到社會上現在對創投的前景作出一些悲觀預期。不可否認,創投行業的發展正在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挑戰,但也必須相信,經過一兩年的調整,創投行業將逐步走出低谷,重新回升,並穩步發展。今後的五至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對於我國的創投行業而言,特別是一批經過優勝劣汰、優化重組存續下來的優秀投資機構,正是一個難得的新的發展機遇期。

我之所以做出這樣積極的判斷和樂觀的預期,主要基於我國創投行業“三大趨勢”不會改變,“六項改革”正在深化。

首先,創業投資發展“三大趨勢”不會改變。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鼓勵發展創業投資的決策不會改變。

回顧剛剛過去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連續對發展創業投資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2023年6月1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抓緊出臺促進創業基金髮展的具體政策”。2023年12月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2024年3月,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又一次重申“鼓勵發展創業投資、股權投資,優化產業投資基金功能。”

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再一次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耐心資本”這個詞也是第一次在黨中央重要會議上出現。2024年5月,第一次有創業投資行業的代表參加“企業和專家座談會”。2024年6月7日,國務院國常會《審議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024年6月19日,國辦正式發佈“創業投資十七條”。2024年7月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進一步要求鼓勵和規範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基金的作用,發展耐心資本。2024年9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一次研究了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有關舉措。

短短一年多時間,黨中央、國務院先後十餘次提出發展創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可見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已經提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議事日程。

創業投資作爲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重要資本力量,已經成爲各級政府和各行各業的共識。當前,中央有關部門正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按照國辦“創投國十條”確定的部門分工,正在聚集制定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

一個全面支持、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體系和生態環境正在逐步形成,並不斷地完善和優化。

二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目標不會改變。

黨的二十大確定,到本世紀中葉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在經濟領域最緊迫的首要任務就是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現在剩下20多年的時間,一大批高技術產業、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和高新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項目和企業需要得到資本的支持。

以上四大類產業項目具有的共同特點,就是長週期、高風險、輕資產,以銀行爲主平臺、債券投資爲主方式的間接融資的格局難以適應這一類項目和企業的需求,必須向以資本市場爲主平臺、股權投資爲主方式的直接融資轉變。創業投資應運而生,可以說是爲科技創新、產業創新量身定製的投資方式。

從2024年11月份即將在深圳舉辦的第26屆中國高教會數據來看,目前已有3000多家投融資機構報名參加,屆時將有1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參選亮相,涉及未來產業、未來科技和國之重器裝備、半導體顯示、集成電路、電子信息和大數據、人工智能和機器人,低空經濟與空天、新能源產業、高端醫療器械、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等20餘個專業領域。

國家有關部門現在正在按照“創業投資十七條”的要求篩選推薦一批項目,建立創業投資與創新創業項目對接機制。由此可見,創業投資現實和潛在的市場需求巨大,前景廣闊,大有可爲。

三是,中國創業投資已成爲全球第二大市場,進一步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不會改變。

與美國創業投資有近80年發展歷史相比,中國創業投資用近20-30年的時間完成了從無到有和從小到大,現在已經成爲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創投市場,開始走向從大到強、從多到優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我國資本市場5000多家上市公司中,2/3以上得到過創業投資的支持,科創板、創業板的創業投資滲透率更是高達90%以上。各地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企業及其他類上市企業的創業投資參與度就更高了。

20多年來,我國除了引入外資創投企業之外,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本土國資創投、民資創投品牌企業,培育了一批具有高水平創投管理能力的創投專業人才隊伍,是整個行業面臨困境當中支撐着我國創投行業繼續前行的中流砥柱,爲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所以,上述創業投資的“三大趨勢”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同時,創投行業“六項改革”正在深化。

第一,深化創投資金供給結構改革,培育和壯大耐心資本。創投行業多年來,久拖不決,甚至日益加劇的各種難題,首當其衝的是資本寒冬,根本原因之一是,資本供給來源中耐心資本供給不足,甚至嚴重缺乏。黨中央提出壯大耐心資本,抓住了創投行業最核心的關鍵問題。耐心資本是一種以實現國家發展戰略,追求與高科技、高風險、長週期相適應的高回報的資本形態,不以追求短期的投資回報爲目標。

多年來,我國對創業投資行業的關注主要是投資管理人,也是大家說的GP的發展,但是忽視了對出資投資人,也就是LP的培育。沒有對高風險、長週期投資具有充分承受能力的耐心資本的投資人隊伍,就不可能有可長期使用的創投資金來源,也不可能迴歸創投行業“投早投小投創新”的創投本原。

所以,培育和壯大耐心資本,除了加快產業資本的出路,包括大型的企業集團、上市公司,要擴大股權投資的規模,特別是大力發展企業創投,也就是CVC。此外,更重要的途徑是,加快金融改革創新,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在防控金融風險的同時,探討將龐大的金融資本,通過創業投資等股權投資方式,轉化爲產業資本的途徑,促使更多的金融資金轉型爲耐心資本。

可喜的是,我們的政府部門已經開始行動。2024年8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保險資金等耐心資本。2024年8月29日,北京市聯合國家發改委、國家金管總局召開金融資產投資公司、股權投資擴大試點推進座談會。

這是將我國龐大的金融資本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轉化爲新興產業、未來產業資本的重要舉措,對於培育壯大耐心資本具有重大意義。

第二,深化創投多元化投資主體體制機制改革,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投品牌機構。

我國的創投行業經過20-30年發展,已經初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格局。在我國人民幣基金、本土創投快速增長以後,國資創投成爲創投行業的主力軍。由於長期受到國資體制機制束縛,包括不符合創投體制機制的檢查和考覈制度,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免責容錯機制,影響了國資創投主力軍的作用和效益充分發揮。

前不久,廣東省國資委提出,“不再把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爲主要考覈指標”,加快地方國資創投的改革步伐,也推動了央企創投的改革探索。民資創投和個人創投作爲創投行業重要的生力軍,以及曾經爲我國創投行業創建做出重要貢獻的外資創投,也正在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走出低谷。

無論主體結構如何變化,基於中國的基本國情,國資創投、民資創投、外資創投和個人創投並存的格局還將長期存在,改革的方向絕不是誰進誰退,而是不斷完善和優化多元化主體格局,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共存共榮,爲創投行業高質量發展行使主體基礎。

第三,深化創投稅收制度改革,充分發揮鼓勵支持創投“投早投小投創新”的作用。

提振創業投資出資人、管理人信心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是稅收制度安排和具體政策。特別是對於長期低迷的社會資本、民間資金,以及高淨值個人等合格投資人而言,優惠的稅收制度政策激勵尤其重要。

創業投資需要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我們的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基層財稅部門,對創投行業的稅收也要具有長期目光和耐心心態,深化改革方向是放水養魚而不是竭澤而漁,特別是對“投早投小投創新”的創投企業,能免則免,能減則減,盡最大可能降低稅負,以利於培育和壯大耐心資本。實際上,國家財稅部門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出臺了許多創投稅收政策,正在做一次全面梳理,抓落實落細,讓各類創投主體有獲得感,有激勵性。

第四,深化政府投資基金運作方式的改革,堅持“引導”而不“主導”,堅持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處理好政府性基金和市場化基金的關係。

近年來,我國各類社會資本、民間資金、私人資本嚴重不足,並受自身限制難以成爲耐心資本來源的情況下,各級政府的各類政府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佔據創投行業資金來源的“半壁江山”。許多地方政府正在按照財政資金必須是“引導”而不應“主導”的改革方向,改變政府投資基金的行政化、分散化、短期化等問題,強化政府基金的引導作用、放大作用、激勵作用,大力推動市場化基金,特別是市場化母基金的發展。

第五,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拓寬創投多元化退出渠道,暢通創投多元化退出方式。

創投行業是一個“以退爲進,量出而入”的行業,能否順利退出是出資人決策是否進入創投基金的主要因素。暢通便捷的退出有利於吸引更多社會資金、長期資本進入一級資本市場,也是從根本上解決創投行業募資等難題的突破口。

前不久,“創業投資十七條”提出拓寬創業投資退出渠道的一系列舉措。隨着我國資本市場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創投行業多元化退出渠道和多樣化退出方式將不斷拓寬。

第六,深化創投“差異化監管”制度和方式,強化創投行業信用建設和自律管理。

對創投行業差異化的監管,是隨着創投行業主管部門調整以後發生的問題。已經說了十幾年,但是一直沒有與一般的,特別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監管嚴格區別開來。無論是企業的註冊,基金的登記備案,管理人的從業資格考試,日常的檢查變更程序等等,嚴重影響了創投機構的正常運行。

實踐證明,創業投資作爲實體資本、產業資本,應該與虛擬資本、金融資本嚴格區別開來。確立監管是手段,發展是目標的監管理念,建立符合創業投資特點的監管目標和方式。改革的方向應該是加快完善創業投資信用體系,強化創投行業組織的自律管理和中介服務,讓我們投融資信息爲這樣的一些機構的服務工作。在堅持創投基金非公開募集、合格投資人制度和投資決策自主、風險自負三條紅線基礎上,我覺得創業投資完全可以成爲豁免政府監管的行業。

以上“三大趨勢”不會改變,“六項改革”正在深化,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創投行業面臨重重困難是多年積累的,是可以克服的,創投行業的發展前景是日趨向好的,是可以預期的。

我國的創投行業還面臨重重困難,國家一系列鼓勵支持發展創投政策舉措還有待可操作、具體化,落實落細政策還有待時日,各項創投深化改革的舉措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但是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方向已經指明,道路正在開通,創業投資在實現科技強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可以而且應該大有作爲。

我們沒有理由躺平觀望,更沒有理由悲觀失望。廣大創業投資機構和投資人應該提振信心,抓住機遇,苦練內功,提質增效,強化能力,提升水平,真正成爲獨具慧眼發現價值的投資者,依靠專業提升價值的投資者,高效退出實現價值的投資者。

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衆多行業資本寒冬終將過去,但並不是每一個創投企業都能進入創投的春天,只有三類創投企業能夠推動並伴隨着創業投資高質量的歷史進程繼續一路走下去。

一類是創建發展時間比較長,管理資產規模比較大,專業水平能力強,創投人才和經驗積累比較多的少量頭部知名專業化創投機構。

第二類是一批依託上市公司、企業集團,具有實業、產業背景的企業創投機構。

第三類是更多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分支行業和細分領域具有獨特專業投資賦能、投資業績顯著的“小而精、小而專”的投資機構。

這三類創投企業的總量與現在相比將大幅度減少,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能力,爲被投企業創造的價值和爲出資人提供的效益將全面提升,這就是創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標。

中國創投,任重道遠,讓我們繼續爲此而努力,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