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WAIC 2022|曠視唐文斌:AI落到產業,技術、硬件與空間三者缺一不可

文 | 李安琪

編輯 | 蘇建勳

9月1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在上海召開。

如何把人工智能真正落到產業中,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聯合創始人、CTO 唐文斌給出了曠視的理解與實踐。

唐文斌表示,當年互聯網的發展,對當下人工智能發展有一定參考意義。最早思科、微軟等通信和軟件公司,構建了第一波互聯網基礎設施。在此基礎之上,一系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也隨之誕生。“AI、AIoT也是同樣的過程,先會有一波基礎設施建設,在這個基礎設施上會誕生各種各樣應用。”

在曠視看來,AIoT的定義是AI、IoT的基礎上再加上空間,三者缺一不可。

曠視認爲,AI是一種不斷演進的算法能力,可以解決不同問題,像是大腦。IoT則是一個軟硬結合的硬件載體,這個載體使AI能力在場景中真正發揮價值。有了算法、載體之後,還需要場景也就是空間,落實到具體服務人的場景中,AI才能產生具體價值。電腦、手機、車都是當下用的比較多的載體,更多場景需要更多樣化的算法,作用於不同空間,從而形成AIoT。

不過在AI階段,算法能力的演進還面臨非常多的挑戰。唐文斌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森林發生大火,沒有煙能不能識別?倉庫物流場景裡的收貨紙箱是不是破的?”應用場景碎片化導致算法多樣化面臨很大挑戰,一方面算法非常多,是需要規模化生產?二是每個算法生產如何低成本實現?”他說道。

針對這些需求,曠視推出了一套AI生產力平臺Brain++系統,核心能力是低成本化、規模化量產算法。基於該系統,曠視形成了一站式的全流程算法生產平臺,在不同場景下有一百多種的不同模型算法,賦能不同的場景。

其次在IOT領域,曠視認爲,AI必須依附於某個IOT終端,才能凸顯價值。於是曠視推出視覺類傳感器和執行器,通過智能攝像機、搬運型機器人或機械手等賦能工業場景。比如搬運型機器人通過視覺感知和AI判斷實現高精度導航,在受限場景下真正做到無人駕駛,機器人設備在變得越來越智能。

圍繞物流場景,曠視此前推出了托盤四向車,通過視覺導航,在貨架上對托盤 (物流裡面一種搬運單位進行操作的設備) 實現搬運。這就是一種AI載體。

而在空間領域,唐文斌認爲,所謂的空間,就是在一個場景下,人、設備和系統共同作用。AI可以給不同空間帶來不同的價值,包括生產、物流、商業和家庭的空間。比如曠視給一家電機廠商做了兩件事:一是通過攝像機做產品質監,二是通過執行器實現產品上料,搬運型機器人提供產線物流,實現生產效率的提升。

雖然當下整體經濟環境不同以往,但曠視反而看到了更多的AIOT需求。唐文斌表示,中國作爲世界工廠、製造大國,曾經的人口紅利不復存在。“我們如何持續成爲世界工廠,成爲世界的供應鏈。原先靠人口紅利,接下來靠技術紅利。不僅靠勤勞的雙手,更要靠優秀科技,讓效率不斷提升,讓產能不斷地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