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房 只是打太極
新冠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但世界性的寬鬆貨幣政策不但讓股市飆漲,也讓全臺房市價漲量增。爲抑制熱錢炒房,行政院院會近日端出3方向9大措施的「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
但這9大項房市管制措施中,對於持有稅着墨甚少,顯示政府此次政策多是宣示效果,實際具體作爲卻付之闕如。臺灣房市火熱,除因低利率與資金迴流等因素影響,房屋持有成本低廉更是房價居高不下的關鍵因素。若政府真的有心抑制房市炒作,就應從稅制着手,提高房屋持有成本,纔可能得到最大效果。
首先,嚴加查覈預售屋紅單轉賣。目前我國針對短期炒房的情況已有防堵機制,但實務上卻仍有許多逃漏的空間,例如可透過未上市的投資公司買賣與持有不動產,並以投資公司股權買賣移轉等方式規避不動產獲利的交易稅負,但更大的破口則是預售屋紅單轉賣,這部分有賴政府嚴加查覈,而不是隻有宣示。
其次,建議政府應針對少數持有多房的族羣提高非自用房屋持有稅,也就是「囤房稅」。飽受炒房所苦的南韓,最近就調高綜合不動產稅,全面增加多套房持有者的稅負,杜絕囤房的溫牀。
臺北市政府從104年5月起開徵囤房稅,針對非自住房屋戶數採2.4%及3.6%差別稅率課徵,空屋率和住宅價格指數都有些微滑落。顯示課徵囤房稅有助於促使房屋做更有效率的運用,對抑制空屋率及房價有一定成效。但目前各縣市房屋稅率,僅臺北市、宜蘭縣與連江縣等少數縣市有根據納稅義務人持有戶數採取差別費率,其餘縣市皆採單一稅率。
最後,房市資訊應公開透明。過去房地產市場的價格面存在着公契、私契與銀行授信估價三種不同的價格。101年8月1日實價登錄1.0政策上路後,揭露有參考性與可信度的價格,大幅改變過去房地產長期以來的價格亂象,也減少因資訊不對稱所產生的炒房套利空間。未來應朝向「門牌全揭露」、「預售屋納實價登錄」方向修法,建立可靠的交易買賣制度,讓房屋市場成交資訊更透明。
這次政府勇於宣誓矯正炒房亂象,值得讚許,但力道應再加強,不能老打太極拳。除加強防堵買賣交易漏洞與房市資訊公開透明,更應朝「單一自住更輕鬆」與「提高多戶持有成本」的方向努力,平抑高房價,翻轉青貧世代。(作者爲國立空中大學商學系兼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