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證券收購同行進入衝刺階段 券業合併又掀大波瀾

浙商證券對國都證券的收購案迎來新進展。

9月6日,中國證監會對浙商證券"入主"國都證券提出了7項反饋意見,並要求國都證券在30個工作日內逐項落實。

自2023年底啓動以來,這場併購案已歷時9個月,如今幾近尾聲。如果進展順利,浙商證券將成爲國都證券第一大股東。屆時,兩家券商能否實現協同效應,達到"1+1>2"的效果?

穩坐國都證券第一大股東

回顧來看,此次浙商證券的併購事項推進頗快。

2023年12月,浙商證券發佈了相關公告,準備從國都證券的5個股東手裡收購股份,預計收購的股份比例爲19.15%。

今年3月,浙商證券擬通過協議轉讓方式受讓重慶信託、天津重信、重慶嘉鴻、深圳中峻、深圳市遠爲投資有限公司分別持有的國都證券股份,合計19.15%,股權轉讓總金額爲29.84億元。

5月,浙商證券董事會審議通過相關議案,同意公司參與國華能源所持國都證券7.69%股份的競拍,並授權董事長翁振杰決策及辦理本次競拍相關的事項。

6月,浙商證券成爲同方創投所持國都證券5.95%股份公開掛牌項目、嘉融投資所持國都證券1.46%股份公開掛牌項目的受讓方,成交價格分別爲9.11億元、2.24億元。

至此,經過三輪收購,浙商證券共持有國都證券34.25%股權,穩坐國都證券第一大股東之位。

公開資料顯示,浙商證券成立於2002年5月,總部位於杭州,是浙江省首家A股上市券商,其實控人爲浙江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業績方面,浙商證券2024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80億元,淨利潤7.84億元;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總資產達到1349.83億元。

國都證券是一家中小型券商,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今年上半年,國都證券實現營收7.83億元,淨利潤3.89億元,公司總資產達到340.1億元。

由此看出,浙商證券對國都證券的併購可謂"大魚吃小魚"。整合後,浙商證券預計將增加資產規模,獲得進入中大型券商行列的入場券。此外,這次併購還可能加強浙商證券在投行領域的專業實力,從而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值得關注的是,浙商證券對浙商基金的持股比例爲25%,與此同時,民生人壽保險和養生堂有限公司也各自持有浙商基金25%的股份。

在2024年上半年,浙商基金的業績表現引起了市場的關注。據浙商證券2024年半年報,2上半年浙商基金實現營收9656.64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9.26%;淨利潤23.57萬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3000萬元,降幅超90%。

相比之下,國都證券持有中歐基金20%的股權,其管理規模和行業排名相對領先。此次合併後,浙商證券可以間接獲取中歐基金的股權,從而彌補在基金業務上的短板。

國都證券及其股東被罰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購前,也就是2023年1月,國都證券及其多位股東曾收到北京證監局開出的罰單。其中,重慶信託存在的問題最多。

罰單顯示,重慶信託作爲國都證券的第五大股東,與其他多名股東試圖隱藏一致行動人關係,以擴大其作爲股東的影響力。另外,重慶信託還與多名股東違規讓渡表決權等股東權利,試圖擴大其作爲國都證券股東的影響力,並利用管理職權進行不當關聯交易。

在國都證券上述被罰股東中,重慶信託與重慶嘉鴻均在浙商證券第一輪股權收購中,就將所持股份轉讓給浙商證券。值得關注的是,國都證券現任董事長翁振杰同時也是重慶信託的董事長。

2023年4月,國都證券也因公司治理失衡、股權管理未履職盡責等問題受到北京證監局的處罰。

罰單顯示,國都證券未審慎判斷並報告部分股東一致行動人關係情況、公司股權結構重大變化和個別股東對公司經營管理的影響。並且受公司治理影響,國都證券投行業務出現了三大問題,一是關聯交易管理失當;二是執行業務未勤勉盡責;三是合規內控管理薄弱。

北京證監局指出,國都證券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公司治理失衡,投行業務內控制衡失效,影響公司合規穩健展業。

因此,國都證券保薦承銷、公司債券承銷、資產證券化等業務被暫停六個月。同時,國都證券董事長翁振杰和前董秘朱玉萍也被監管談話。

券商併購潮持續升溫

今年以來,券商整合步伐明顯加快,證券行業併購熱潮持續升溫。

今年4月,國務院發佈的新"國九條"明確提出,支持頭部機構通過併購重組、組織創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競爭力,鼓勵中小機構差異化發展、特色化經營。在此背景下,證券行業的併購活動正變得越來越活躍。

近日,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合併的消息點燃市場。

據悉,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同爲上海本地券商,同屬上海國資委管理。合併後,有望超越中信證券,成爲第一大"航母級"券商。

除了國泰君安+海通,今年以來,國聯+民生、浙商+國都、西部+國融、平安+方正、太平洋+華創以及國信+萬和的併購也在持續推進。

業內人士認爲,證券公司合併的趨勢主要是由政策和市場環境兩者驅動。一方面,在監管積極鼓勵併購重組的背景下,部分券商可能會主動通過併購來擴大業務規模並改善業務結構;另一方面,在業務趨同的背景下,市場競爭加劇,驅使部分中小型券商更加積極地尋求合作或轉讓的機會。

目前,國內證券公司的數量已突破140家。在業務同質化嚴重、馬太效應強烈的情況下,併購重組無疑是優化資源配置、形成規模效應的重要直接手段。

券商行業分析師認爲,通過併購重組,證券行業能夠促進地方金融資源的更有效整合,並帶來互補優勢和協同效應。在政策的鼓勵和股東的期望推動下,預計未來行業併購重組空間或進一步打開。(思維財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