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併購“新元年”:年內三起券商併購疾進 行業前十爭奪開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域 深圳報道

6月,券商股權變更動作不斷,券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6月24日,瑞銀宣佈公司和方正證券已與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就出售瑞信證券共85.01%股權達成三方協議。同日,方正證券也發佈關於出售瑞信證券49%股權的公告。

與此同時,多家券商的併購也正在緊鑼密鼓進行中。6月21日,西部證券公告,正在籌劃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國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權事項,成爲今年業內的第三起券商併購。6月7日,國都證券發佈的《收購報告書》顯示,浙商證券在簽署相關協議後,累計持有國都證券34.2546%股份,成爲第一大股東。

公開信息之外,券商合併的傳聞也在持續發酵。包括同屬上海國資的國泰君安與海通證券,同屬“匯金系”的中國銀河和中金公司,儘管已被相關機構否認,但依舊引發市場遐想。

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多次鼓勵頭部券商通過收併購的方式做大做強。今年3月15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意見》),更是公佈了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券業迎來新一輪併購潮的重要窗口期。”多位券商人士認爲,在監管支持併購重組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的背景下,通過橫向併購與縱向產業鏈融合的路徑,實現資本與實力的提升或將成爲下一階段頭部券商發力的重點。

“目前國內券商的規模較小,即便是頭部券商,與國際一流投行仍有較大差距,通過併購重組是券商做大規模的最直接辦法。”有券商人士透露,大券商合併,操作起來難度大,涉及公司遷址、人員整合等多重難題。

新一輪併購潮起

又一輪的券商併購潮起。

6月21日,西部證券發佈公告表示,基於自身發展需要,正在籌劃以支付現金方式收購國融證券控股權事項,具體收購股份比例以最終簽訂的股份轉讓協議爲準。

西部證券和國融證券的總部分別位於陝西、內蒙古。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截至2023年12月末,作爲收購方的西部證券公司總資產、淨資產規模在全行業145家券商中分列第29、26位。

西部證券表示,該事項不構成公司關聯交易及重大資產重組,亦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產生影響。本次交易尚處於籌劃階段,交易方案仍需進一步論證和協商,交易存在不確定性。

同月,浙商證券併購國都證券有新進展。6月7日晚間,國都證券發佈《收購報告書》,披露被浙商證券併購的最新進展。《收購報告書》顯示,浙商證券在簽署相關協議後,累計持有國都證券34.2546%股份,成爲第一大股東。

本次收購完成後,浙商證券將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規定以及國都證券公司章程等公司治理制度相關要求,行使股東權利。據悉,下一步,浙商證券或將對國都證券主營業務及管理層等進行調整。

此前,在5月14日,國聯證券併購民生證券迎來實質性進展,當日國聯證券公告擬以11.31元/股的價格通過發行A股股份的方式購買民生證券100%股份,並募集不超20億元的配套資金用於發展民生證券業務。

華西證券非銀行業分析師呂秀華表示,相較此前國聯證券收購民生證券95.48%股權的方案,100%的收購比例將更有利於後續整合。這次交易有助於國聯證券和民生證券在業務與地域方面實現優勢互補,整體上有助於國聯證券實現跨越式發展。

申萬宏源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羅鑽輝則預計,證券行業內部整合併購趨勢將持續。其總結當下券商併購重組的四大思路,包括解決同業競爭、區域特色券商做大做強訴求、國資整合民營券商,同時也存在同一實際控制人旗下券商整合的可能性。

推進一流投行建設

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監管層多次鼓勵頭部券商通過收併購的方式做大做強。

2023年10底舉行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就提出,要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隨後,證監會黨委傳達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表示“要加強行業機構內部治理,迴歸本源,穩健發展,加快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2023年11月3日,證監會再次發聲,將支持頭部券商通過業務創新、集團化經營、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打造一流的投資銀行,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壓艙石的重要作用。

高層頻頻提及“培育一流投資銀行”,引發市場關注。

今年3月15日,證監會發布《意見》,明確了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路線圖。《意見》指出,第一步,力爭通過5年左右時間,推動形成10家左右優質頭部機構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態勢;第二步,到2035年,形成2至3傢俱備國際競爭力與市場引領力的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

4月,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鼓勵引導頭部公司立足主業加大產業鏈上市公司整合力度,加大併購重組改革力度,多措並舉活躍併購重組市場。

中航證券研究報告顯示,目前監管明確鼓勵行業內整合,在政策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下,併購重組是券商實現外延式發展的有效手段,券商併購重組對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以及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同時行業整合有助於提高行業集中度,形成規模效應。預計行業內併購重組事項將持續加速推進。

在某券商高層看來,“一流投行”不僅是規模和體量,抗風險能力也是重要的方面,據其透露,現階段公司將利用自身資源稟賦,深化業務特色,打造出差異化核心競爭力,“無論是併購還是被併購,都是一家優質的公司。”

十強爭奪賽

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145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爲11.83萬億元,淨資產爲2.95萬億元,淨資本爲2.18萬億元,客戶交易結算資金餘額(含信用交易資金)1.76萬億元,受託管理資金本金總額8.83萬億元。

從競爭格局來看,145家券商中“馬太效應”尤爲顯著,呈現出“集中度高、分層顯著”的特點。

但是,相比國際一流投行,諸如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國內券商還存在很大差距。

據東吳證券統計,截至2023年末,中信證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淨資產分別爲380億美元、1169億美元和990億美元,2023年營收分別爲85億美元、452億美元和536億美元, 2023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8億美元、79億美元和85億美元。

中美兩國頭部券商規模尚未處於同一量級,通過併購重組擴充規模是境內頭部券商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可行途徑。

此前,中信證券總經理楊明輝曾提到過四點差距,包括:一是規模體量與國際一流投行差距大;二是國際業務佔比較低,國際化競爭力依然不足,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業務、配置資源的能力相對較弱;三是資產負債經營能力受限,抗週期波動能力不夠強;四是人才隊伍結構性問題突出,信息技術水平與發展需要有差距。

有業內人士表示,監管明確加快培育10家左右優質頭部券商機構的時間線,也就意味着券商間通過協同合作、併購重組的方式來進行優勢互補將是大勢所趨。

“證券行業格局將發生較大變化。”華泰證券金融首席分析師沈娟預計未來將朝着兩大方向演繹:一是存量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下,核心競爭力除業務創新探索之外,風險控制能力是重中之重,優秀的龍頭券商業務結構均衡、內控合規完善,有望在嚴監管的環境下保持經營的穩健性。二是監管明確提出鼓勵頭部機構通過併購實現做大做強,同時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投行,未來龍頭券商、具備資本實力的區域券商,可通過持續外延併購實現擴張,行業格局呈現整合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