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雞肋”興趣班,星二代都搶着上?普通家庭咬牙給娃報了一年
糕媽的話:
今天,我們帶來的是“興趣班系列”的第二篇~
《狂飆》剛播完不久,“高啓強”的扮演者張頌文又上了熱搜。我們注意到,這次是媒體拍到張頌文的妻子在陪兒子練習滑板。
說到滑板,這幾年確實很火爆,2020 年還入選成爲了奧運會的正式項目,很多明星家庭也都在玩滑板。
糕媽今天要介紹的娃叫張+1,她也在學習滑板。
五歲的+1 小朋友學滑板的過程並不順利,一節課至少要摔上 50 次,每節課都陪在她身後的爸爸見證了全過程。
有時候心疼,有時候欣慰,+1 爸爸說,讓她學滑板,最大的願望是她可以在學滑板的過程中鍛鍊身體,通過體育獲得快樂。
我們一起來聽聽+1 爸爸的講述吧。
+1 現在 5 歲兩個月,在上幼兒園中班。
她四歲的時候,我和+1 媽媽考慮給她報一些運動項目的班。我們當時看了很多項目,綜合考慮下來還是選擇了滑板。
一方面,那段時間滑板正好比較火,另一方面,我跟+1 媽媽自己就比較喜歡玩陸衝板,所以我們就想着不妨讓張+1 試試滑板。
決定下來之後,就準備帶着她去試課。
找機構我們花了些心思,最重要的還是場地的大小和教練的負責程度。
學習滑板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場地的話,就沒有練習的感覺,孩子就很難真正喜歡上滑板。
教練是一個北京的小夥子,90 後。第一次見面我和他聊了大概半個多小時,我能感覺到他是有責任心的,而且比較健談開朗。
通過跟他的交流能感覺到他對孩子是真的喜歡,所以最後就選定了他。
我們報班沒有太多的規劃——覺得學滑板非要考慮考級之類的,完全是想看看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哪。
滑板學起來很辛苦,磕磕碰碰肯定難以避免,我就想通過滑板的興趣班,提前給孩子一些挫敗感,讓孩子變得更堅強一點,對待困難性子更執着一些。
張+1 那時候膽子很小,性格又比較內向靦腆,剛學會一點表達。但是她試完滑板課之後,告訴我她喜歡滑板,所以我就給她報了 20 節課。我們報的課,每節課是 45 分鐘到 1 小時,一節課是 500 元。
裝備配齊,給她買了兒童專業板,配了新護具,就開始上課了。
確實如我所料,摔跤摔得狠啊。
張+1 大概學了兩三節課滑行之後,就開始學動作了。因爲平時我也沒抽出太多時間帶她去滑行,所以她就直接邊學滑行邊學動作了。
她練習 Drop-in(在 U 池中的一個重要動作)的第一節課,一個動作練了五十多次,摔倒了四十多次,還是沒能獨立完成這個動作。這個動作對於四歲的小朋友來講,確實難度很大。
學 Drop-in 的第二節課,+1 對摔倒幾乎免疫了,除非特別特別疼的時候她會想哭,其餘的摔跤都是爬起來,再拍拍灰塵。
120 多次的嘗試,摔倒超過 100 次,每次摔得動作都不一樣,她成功做到這個動作的那一刻,我在旁邊一邊心疼,一邊又覺得很佩服她——
一個 4 歲的孩子,跌倒爬起來一百多次。
上完課回家的路上,她坐在後座,一會兒不說話就累得睡着了。我就反思,這麼小的孩子,有必要這麼累嗎?但我又想,我又沒逼她做什麼,她每次都自己玩的挺高興的。
她每次看別人玩 U 池、碗池,眼神是發着光的,我就覺得+1 還是熱愛滑板的,沒點熱愛肯定會放棄。
(溫馨提示:小朋友學滑板一定要佩戴全套護具噢)
而且我能看到她的成長。
最開始的時候,她一節課專注的時間不超過 15 分鐘,摔疼了摔哭了,會抹眼淚求安慰。
慢慢練習得多了,她摔完想哭,會自己忍住不哭了,一邊爬起來一邊給自己鼓氣,還一邊碎碎念加油。
現在上課她的專注度已經可以持續 40 分鐘到 1 小時,這是她的一個很大的變化。
之前+1 三歲左右的時候,我和她媽媽特別焦慮,總覺得孩子專注力不高。
我們也在小紅書上找各種方法,說給孩子讀書、陪她玩遊戲等等,但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最管用的還是讓她去運動,她一跑起來,專注力會在運動的過程中培養起來。
而且,專注度的提高擴展到了+1 的各個方面。
現在她開始學習美術課,畫畫的老師說她以前專注力在半小時左右就不錯了,現在已經可以進階到一個半小時,從進班到最後一分鐘,她的手是沒有離開過畫筆的,一直在畫。
我自己做了十幾年媒體,之前在汽車之家負責汽車之家的銷售,後來我創業做自媒體。這段時間正好沒什麼事,在家主要是陪孩子。
+1 三歲之前我特別忙,基本都是媽媽在帶她,那段時間,我一個月只在北京待一週的時間,能陪伴她的時間很短很短。
我自己的童年就是父母對我的陪伴少,父母都是工人,沒什麼時間陪伴我。
我現在回想起來,童年最快樂的事就是我爸騎着自行車,帶我到北京的衚衕裡跟我講老北京的這些事兒,我特愛聽,特別愛聽,但是太少了。
所以當時我就想着把自己的重心更多往家庭調轉,重新校準自己的座標,不想錯過+1 的成長的點點滴滴。
她學滑板,我就想着把她的每一節課,每一次成長都記錄下來,看看她的變化,所以她的每一次課我都在旁邊錄視頻,看她上課,看她摔倒又爬起來,看她哭鼻子又抹抹眼淚繼續。
但張 +1 上課學的是滑板的動作,我學的是和她的相處。滑板課也改變了我,它讓我知道,帶孩子和帶員工,真的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
最開始上滑板課的時候,我的心態就是:張+1,你必須得怎麼樣,這動作你必須得做好,你必須要堅持下來。
那時候我特別急躁,因爲在企業做管理做久了,不需要太多廢話,把方法溝通清楚了,把任務交代好了,一步一步做就行了。
但做管理和管孩子是兩碼事,簡單直接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孩子不是成年人,需要更多的耐心溝通。
+1 在學滑板的時候,一次次摔倒,用可憐兮兮的眼神看我,她需要不是我說“你起來”“你再來一次”,她真正需要的是“疼不疼”“爸爸抱你一下”“來,摸摸頭”,給她安慰反而更能激發她的鬥志。
所以我能感覺到自己的變化也很大,變得柔軟了,變得不再那麼急躁了,變得更鬆弛了。
女兒真的能治癒父親,這是陪她上課,她教會我的道理。
我也開始慢慢轉變心態,開始學習接受,我的孩子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她可以慢慢學,她只要能比之前的自己好一點點,我就會感到開心。
我希望自己能多陪伴她,就像她的每一節滑板課,我在她身後給她拍視頻,記錄她的成長。
她幼兒園下課之後,我就帶着她去環球影城玩一圈。包括現在她上下學,各種興趣班都是我來接送。
我覺得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就是陪伴她,讓她開心快樂地成長。
在上完課之後,我們沒有給她規定固定的時間去練習。
可能有時候下課了沒事,我就拿着滑板陪她在樓底下滑幾圈。
我也不會讓她自己一個人滑,每次都是我陪她一起。我滑陸衝板,她滑普通的技巧板,她追着我,我追着她。
有時候是我和+1 媽媽一起帶她去旁邊的公園滑。我們三個人一起滑滑板,打打鬧鬧,一般都能滑五公里。可能在路人看來這一家人的行爲奇奇怪怪,但真的就是和孩子處成了朋友,是一種很放鬆的狀態。
尤其是盛夏的傍晚,吹着晚風,三個人牽着手滑滑板,實在是太美好了。
平時週末我們會一家人一起去看看父母,也可能跟朋友聚會,我們一家都很喜歡旅行。
前段時間,我自駕了 6600 公里,從北京一路到廣西,再沿海一路吃回北京。
我是北京人,我太太是廣西人,但不得已她好幾年沒回家過年了。+1 和她媽媽從北京飛到南寧,我就提前兩天出發,自己開車過去,去南寧機場接了他們。
我們在廣西過了年之後,從廣西一路沿海,到廣東、福建,再到浙江,就這麼一路開車回的北京。
這段自駕游完全沒有計劃。我們不愛做計劃,所以我們就開車溜達,走到哪是哪。張+1 喜歡在這片海灘撿貝殼,我們就在這停留幾天,我一直都覺得“大自然纔是她最好的老師”。
我們一路都是這麼走,去吃當地比較好吃的東西。+1 一路上也很乖,她就在自己的安全座椅上坐着,一路聊天吃飯哼哼歌。
再過兩年,+1 也要進入到小學的學習階段。我們在海淀區,到時候面臨的環境肯定是“卷”的。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們肯定是會被影響的,但又得反覆地從“怪圈”往外跳。我也沒法保證自己將來還能這麼堅持,但是至少現在這個階段,我是希望她能更快樂一些。
希望她能與自然爲伍,我就經常帶她去露營、去和自然接觸。
希望她能有一個好的體魄,我就讓她學習滑板,上體能班,練習核心力量,從解鎖一個個有難度的新動作中感到快樂。
我還是想給她一片“世外桃源”,讓她能在她的小小天地裡自由地成長。
包括+1 學滑板,我談不上培養+1 什麼,我只是希望她能通過體育讓她自己更快樂。
而且體育能讓我們能玩到一起去。
我一直跟她說,爸爸以後得帶你跑 5 公里了,咱們先從 1 公里開始,+1 就會說:“太好了,爸爸!”
因爲她看我天天跑 5 公里,她想跟我一塊跑,但又堅持不下來,體能慢慢好起來就可以跟我一起跑了。
同樣的,把滑板當成“玩”,就不叫完成作業了。
我只希望能和她一起玩,能在我有限的時間裡多陪她玩一些我們都感興趣的東西。
我相信她長大以後,回憶起我,會給我一個很高的分,那我會覺得一切都值得。
我真正在乎的不是別人的評價,而是未來張 +1 小朋友不管走到哪裡,都能驕傲地說,我有一個很好的家庭,我有很好的爸爸媽媽,我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這樣,我就覺得人生圓滿了。
姐妹們,你們給娃報滑板了嗎?娃現在練的怎麼樣呢?或許,會考慮給娃報嗎?歡迎來留言區一起交流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