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媽“雞娃”又贏了!幼兒園開始培養這項興趣,女兒進了普林斯頓、CMU…
要說未來什麼領域最火?
“計算機x藝術”一定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拿到千萬美元投資的斯坦福女生郭文景,她所創辦的公司Pika就是將AI和視頻相結合。
除了計算機,藝術和許多領域的融合,都是大勢所趨。比如:
麻省理工有著名的媒體實驗室(Media Lab),致力於科技、媒體、科學、藝術和設計的融合;
卡內基梅隆有BXA交叉專業,將藝術專業與計算機、工程學、人文社科以及自然科學相結合。
南加大有藝術、技術和商業創新專業,致力於培養學生在藝術設計、工程和計算機、商業和風險管理、溝通這四個領域的交叉性創造力……
根據11月最新出爐的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中國在美留學生中,有將近6%的學生學習藝術相關專業,總數約1.7萬人,僅次於STEM、商業管理和社會科學。更不用說加上上述這些藝術交叉學科的學生了。
越來越多的家長看到“藝術”這條賽道的能量,開始用藝術申請藤校牛劍。哪怕只是作爲一個愛好,喜歡藝術的孩子,未來都會有更多交叉學科發展的潛力。
北京十一學校的畢業生李語雙就是其中之一。
從幼兒園開始,她就在學習藝術,堅持了10多年。
2023年她申請到了卡內基梅隆的藝術與計算機的交叉專業。
目前正在讀大一的她,下學期,還打算選修計算機相關課程,進行交叉學科的學習。
同樣從幼兒園開始學習藝術的棠棠,將藝術作爲愛好,最終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
還有在北京公立學校就讀的一銘,學了將近10年的藝術,最終被清華大學錄取……
他們都是來自一家名叫“麗娟實驗藝術創造力中心”的機構(以下簡稱麗娟教育),創辦已近30年,創始人王麗娟老師是國內知名的藝術教育家。
早在AI+藝術賽道“狂飆”之前,她早已經洞察到跨學科藝術領域的前景,在麗娟教育的課堂上,將藝術和文學、建築、自然、科學、生物等結合在一起,碰撞出各種腦洞大開的作品。
麗娟也是國內少有的,從4歲到18歲系統培養孩子實驗藝術和綜合能力的機構。很多學生在麗娟一待就是13年!
像前面提及的幾位進入名校的學生,平均在麗娟都學習了10年左右。他們的創造力、跨學科能力、審美力、批判性思維等綜合能力,都是在這潛移默化的長期學習中浸潤而成,最後能進名校,只是“水到渠成”,擁有這些能力的他們,無論在哪裡都會閃閃發光。
△麗娟的孩子們探索顏色
偷偷八卦一下,不少名人如郝景芳、凱叔、三川玲,以及鼎石、德威等國際化名校的家長,還有清華、北大、中央美院的教授和專業設計師等,都把孩子送到麗娟接受藝術教育,可見業內外對它的認可度。
究竟跨學科的實驗藝術如何實現?
家長如何通過藝術,幫助孩子進入海內外頂尖名校?
不止於進名校,從實驗藝術中,我們又如何培養讓孩子終身受益的創造力、勇氣、財商、溝通表達能力等?
最近我和李語雙、海淀媽媽Alissa以及王麗娟老師聊了聊。
目前,麗娟教育在北京共有4個校區,除了北京外,上海、杭州、深圳開設了校區。
歡迎帶孩子來到麗娟實驗藝術各校區
點擊下方卡片,預約探校體驗
期待看到您的孩子3小時專注於創作後
迸發出的巨大創造力!
5 月初探 校開啓(全年僅四個時段開放探校)
前不久,麗娟發佈了一部紀錄片《一所面向未來的藝術學校》,想更多瞭解麗娟教育的家長,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收看~
一個卡內基梅隆女孩的10年藝術路
5歲第一次走進麗娟的課堂時,小小的語雙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在這裡一待就是10多年,成爲她堅持下來的唯一一個課外班。
△7歲的語雙已經可以熟練使用各種工具
當時媽媽打電話給麗娟時,還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
我問麗娟是學什麼的?國畫?油畫?還是素描?老師說,我們這裡不是教技法的,而是實驗藝術機構,是綜合的!把我說的,哎呦,這麼高級呢,一定得來聽一聽!”語雙媽媽笑着回憶。
△8歲的語雙和她關於《橋》的創作
來了之後媽媽發現,10多年前的麗娟,已經呈現出非常前瞻的教育理念。當時並不多見,但現在已經鋪天蓋地的PBL項目式學習早已經運用在麗娟的課堂。
我一看就覺得挺好的。孩子畫得好不好、像不像,我可能不是特別在意。但麗娟對於孩子綜合能力的培養,是其他課程裡面學不到的。
孩子需要像做一個項目一樣,去規劃、完成自己的作品,包括提前調研、對比、選擇材料等。真的是我們想要的,所以就很堅決報名了。”
△11歲的語雙參與小組創作
從幼兒園一直到12年級畢業,除了小學出國一年以及初中準備中考,語雙每週都雷打不動來到麗娟,進行3個小時的完整創作。
在這裡,她會使用各種電鑽、鉗子、螺絲刀、膠槍、木頭切割機等工具,使用無數你想象不到的材料和工藝,比如陶藝、木工、焊接、布藝、攝影、紙板、扎染、軟陶等,創作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讓她印象深刻的作品有小學的“哥德堡聯動裝置”,爲了讓小球滾動起來,觸發一個又一個機關,每個小朋友都會絞盡腦汁。
這其中,既有藝術設計的部分,也融入了物理等學科,還鍛鍊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是真正的跨學科PBL項目。
初中的品牌設計課,語雙做了一個自己的首飾品牌“Tippinky”。從頭腦風暴,到設計圖紙,再到最後親手製作作品,語雙完成了設計師所需的一個完整設計“閉環”。
△語雙14歲的首飾設計作品
在高中關於“基因”主題課上,語雙用“DNA雙螺旋”的結構編織了一個頭套,臉的部分是一個“愛心”形狀,體現出基因既有利己也有利他的矛盾性。
這個階段,她的作品開始體現對自我、社會、世界豐富而深刻的思考。
△16歲的語雙完成“自私的基因”作品
在麗娟學習的10多年,語雙說,每週都覺得太好玩了。
在其他機構,可能比較偏向畫畫技術的學習,但在麗娟,它對藝術的定義不是畫畫,而是包含了工程、木工、雕塑、建築、服裝設計、場景設計、戲劇等等範圍更廣的形式,讓我盡情嘗試。”
△17歲的語雙參加麗娟三年展《神話》課題
而這一路來對於藝術的探索和熱愛,最終“無心插柳柳成蔭”,成爲了語雙出國留學後的專業方向。
在十一國際部高中選專業時,高一對計算機也開始感興趣的她,決定申請藝術和計算機的交叉專業。
從小到大,我是非常熱愛藝術的,以後也想學藝術,這是熱愛。但是呢,賺錢也是一方面,而計算機就是一個來幫助我賺錢的學科,哈哈哈,還是比較現實的。”
而最後決定早申就選擇卡內基梅隆大學,就是看到了它的藝術學院有非常強的交叉學科項目BXA,可以將藝術和計算機、科學、人文等學科交叉起來,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卡內基梅隆大學藝術作品集的部分申請要求
如今已經是CMU大一學生的語雙說,她覺得CMU和麗娟很像的地方在於——它們都對學生沒有限制。
比如CMU的人物繪畫老師上課不會告訴你應該怎麼畫,只會說一句“把人物的靈魂捕捉到”,後面就看學生的創造力。其他課也是如此,自由度很大。麗娟也是這樣,老師最多規定一個主題,接下來就是學生的自由發揮。
和麗娟課堂不一樣的地方是,CMU目前上課只用一種材料,麗娟則強調綜合材料和藝術形式的運用,“我更喜歡麗娟的方式,讓我看到不同的可能性,在CMU的課堂我反而不習慣哈哈。”
△麗娟老師和語雙
“我在麗娟完成的作品,
最終幫助我進入名校”
像語雙這樣通過在麗娟的多年學習,最終拿國內外知名大學offer的故事太多了。
在麗娟學習了7年的棠棠,畢業後進入了普林斯頓大學。
△棠棠爲朋友家的廚房畫了一扇
在麗娟學習了10年的一銘,進入了清華大學。
△一銘在麗娟設計的數學元素的作品
在麗娟學習了6年的照照進入了紐約大學。
△在麗娟課上學習縫紉機的照照
還有在麗娟學習了8年的寶賢,最終進入專業藝術院校美國普瑞特藝術學院深造。
△寶賢在麗娟進行雕塑創作
2023年,在麗娟學了8年的王一然拿到了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伊利諾伊香檳、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等近10封英美名校offer。
△一然和自己的作品集
△王一然的作品滲透
在他們眼中,麗娟不僅是一個幫助他們進入夢想大學的地方,更是一個塑造他們一生創造性思維和實驗精神的地方。
隨着希望藝術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麗娟開始面向初三或高一學生,打造國際藝術高中課程,分爲兩個階段:
國際藝術預科項目制課程(Year1、Year2)
申校作品集課程(Year3)
而語雙參加就是麗娟的國際預科課程。
和一些申請藝術專業的小夥伴一樣,語雙一開始也在找作品集機構。但她發現,這些機構的老師完全不考慮她喜歡什麼,想都不想就給她推薦諸如動畫等熱門專業。
後來還是媽媽建議,爲什麼不直接在麗娟把你的作品集搞定呢?那裡的老師比中介更瞭解你。於是諮詢了麗娟老師後,語雙加入了麗娟的國際預科班學習。
△語雙的作品集作品《REVERIE》
當時已經是11年級的暑假了,準備作品集的時間很緊張。在上了16次課後,麗娟國際預科班的張老師幫助語雙分析了之前在麗娟的所有作品,和她一起討論制定了一個作品集準備的工作流程表格。
其中,1/3是直接採用我原來在麗娟完成的作品,就是拍了照片寫了個描述;1/3在原來作品的基礎上再加工、改進一下;還有1/3是我有了新靈感後創作的新作品。”
像她的首飾系列、基因系列作品,都被收入了最後的作品集。
△語雙新創作的《呆(dai)》裝置創作。靈感來自於疫情期間,她天天在家的狀態
△語雙的新靈感作品《BUNK BED》
這些作品,完整地向大學呈現出了我這些年在藝術上的思考和成長。”語雙說。
最終,她憑藉這份作品集順利在早申階段就拿下了夢校卡內基梅隆的offer!
對了,麗娟還幫我省下了大幾十萬的中介費用哈哈。如果說給中介交錢,只能功利地管一兩年;那麼在麗娟學習的這10多年,我學到的都是終身受益的東西!”
△語雙和自己的作品集
預約2024麗娟實驗藝術教育探校
5月初探校開啓(全年僅四個時段開放探校)
“我一直在做幫助孩子找到幸福感、內驅力、創造力的教育”
拿到錄取通知書不是終點,而是孩子人生的新起點。”麗娟老師說。
走進名校,只是這些學生們在麗娟收穫的一小部分。更多家長看中麗娟的,是它培養了孩子應對未來挑戰的通關技能,包括獨立思考、探究精神、創造力、溝通能力以及勇敢堅韌的品質,讓學生真正具備面對變化與挑戰快速學習的能力。
△左:麗娟學生製作發聲裝置;右:直線的立體建構與素描研究
兩個孩子的海淀媽媽Alissa就是爲此選擇了麗娟。她的大女兒從6歲開始就在麗娟學習,至今已經7年;小女兒從5歲來到麗娟,現在也有5年。
我很喜歡麗娟每週3小時的課程,它讓孩子們擁有一個完全獨立思考,自己和自己對話的過程。在這3小時,孩子們完全放下了學科的壓力,自由探索,自己做決策,探究一個個藝術主題,最後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讓Alissa印象深刻的是,大女兒曾經和麗娟的小夥伴們一起做過一個“造船”的項目。
孩子們首先進行了概念設計,再進行繪圖,計算船的重心、船帆的高度、船板的弧度等;
接着,他們做了一艘大約1米5的小船模型,測試他們的概念和設計,並且將每個人的分工梳理清楚;
最後,麗娟的老師帶着孩子們拿着鋸子等工具,爬上爬下,製作出了一艘5、6米的大船,船裡有各種小房間,還用布縫製了非常大的船帆。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經歷了跨學科學習,把數學、物理、建築、設計等領域融會貫通在了一個項目;經歷了選擇和決策,自己決定要採用哪些材料和工具,學會溝通去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源;經歷了犯錯和反思,在一次次的嘗試中,勇敢探究世界,不害怕失敗。
最終制成的大船太震撼了,孩子們非常有成績感,做完之後,他們感覺未來沒有什麼能難倒自己了!”Alissa感嘆。
在麗娟的學習也反過來影響到了兩個女兒在學校的表現。Alissa說,大女兒的創造力、想象力,讓她在學校的畫畫比賽中拿過特等獎!
一些有動手的活動女兒也是駕輕就熟。她不怕失敗、勇於嘗試的韌勁,還讓她收穫了班級考試的第一名。
最讓Alissa感到意外的一點是,孩子們在麗娟學習藝術、展現藝術作品的過程,也是一次療愈自己,以及和家長心靈對話的過程。
比如我的小女兒有一個作品是‘我受傷了’,平時看着大大咧咧的她,通過繪畫、綜合材料,表達了她害怕黑暗,害怕突如其來的災害,比如從短視頻中看到的地震等,這是我之前不知道的。
這些作品就好像孩子們外化的思想,用藝術手段表達着他們平時沒有機會和父母說的話。”
現在的孩子都太捲了,有的家長也是隻關心分數,不看重過程,也不關心孩子的內心在思考什麼。
這讓很多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價值,產生各種心理疾病,這是可怕的社會現象。而麗娟通過各種方式來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從而產生自驅力。
麗娟老師說,被普林斯頓大學錄取的棠棠,曾經是個專注力沒有那麼強的孩子。在麗娟的一次“聖誕作品拍賣會”上,她的作品拍到了189元。
△棠棠設計的蛋殼燈被麗娟老師拍下並收藏
“我的作品居然可以賣出錢”,她驚訝地對媽媽說,還要求媽媽給她一個大箱子,放下所有在麗娟的作品,將來想要拍賣。
△2023年麗娟聖誕藝術品拍賣會現場
從那一刻起,棠棠上課的狀態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上課專注,精益求精,自驅地完成每一幅作品,沉浸在自己的心流中。
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她去讀美高,在高中就能用自己的創作和設計賺錢,幫助貧困的孩子。
進了普林斯頓後,她往返中美的機票都是自己賺出來的——這就是從小了解到了自己創造力的價值。
“我做教育這麼多年,一直是在做幫助孩子找到幸福感的教育。
一旦孩子從小建構好了內驅力和創造力,鋪墊了幸福感和快樂感,長大後,Ta無論做任何工作、進入任何行業,一定會去尋找自我創造的感覺,未來Ta就有可能成爲有思想、有創造性、有獨立思維、敢於承擔責任的一羣孩子。”麗娟老師最後說。
點擊下方卡片,預約探校體驗
以上內容含有廣告
聲明:根據相關法規,本文需標記爲廣告,相關服務由合作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