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520後臺灣安全困境:和戰兩難

臺灣曾被《經濟學人》雜誌形容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在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夕,兩岸關係依然呈現外弛內張的狀態。對於賴清德總統的五二○演說,外界並不期待會出現「髮夾彎」,認爲只要讓兩岸關係「止跌回穩」就好。

賴清德在演說中期盼「一起追求和平共榮」;但對岸在「聽其言」後的立即反應卻認爲,這是「釋放了謀『獨』挑釁、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危險信號」。因此,在美國總統拜登以展示對中強硬姿態來提振選情的時刻,賴清德或許認爲他的演說是在對美國「交心」,但結果卻是令中共「痛心」,臺灣也因此陷入安全的困境。

涉及臺灣安全課題,賴政府上任後將面臨下列三大挑戰:

第一是如何處理朝野關係。列寧曾說:「最堅強的堡壘,必須要從內部攻破。」由於「認同」問題,臺灣內部長久以來就受到「爲何而戰」的困擾,這使臺灣難以建立全民共識、形成一個「命運共同體」。

賴有自知之明,內政佔了他演說的最大篇幅,並強調團結的重要。但賴是一位「少數總統」,執政後勢將面對一個政黨惡鬥、行政與立法權力相互掣肘的政治生態,以及意識形態和族羣對立造成的分裂社會。這些「內憂」都讓賴無法全力對付他眼裡的「外患」。

第二是如何處理臺美關係。賴清德在演說中特別提及美國「印太安全補充撥款法案」,支持臺海的和平穩定。我認爲賴會較其前任更加強調「倚美保臺」;但若臺灣一切「唯美」馬首是瞻,則會讓美國「公親變事主」,讓臺灣完全失去「戰略自主」的空間。

今年適逢美國大選,無論選後由誰入主白宮,美國仍會視中共爲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臺灣的戰略地位和科技實力,必然會被美國視爲遏制「中國崛起」的一張「牌」,只是手法因人而異。

雖然「鬥而不破」仍是中美關係的常態,但臺灣卻有可能成爲一個重要「破口」,不幸淪爲戰爭的「代理人」。

民進黨一向強調「備戰」,但兩岸綜合實力「彼長我消」,臺灣必須依賴美國打一場「不對稱的戰爭」;而美國協防颱灣的意願,將受到美國國內政治和中美力量對比的制約。

第三是如何處理兩岸關係。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說:「要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主動權」。中共在臺灣大選後,即以軟、硬兩手,對臺拋出許多新的「答卷」。

例如,習曾透過「馬習二會」提出以「同屬中華民族」來開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視野;可惜民進黨對此不屑一顧,賴清德則是刻意避而不談。

賴清德在演說中對於兩岸溝通和交流,都表現了較爲積極的態度,尤其針對觀光旅遊和陸生來臺就學的部分。新政府未來可能以「雙邊對等」的原則,採取若干鬆綁的措施;但如同一九九二年香港會談,任何兩岸議題的協商,最後都免不了會涉及公權力的問題。

賴清德強調用「對話取代對抗」,曾建議民、共兩黨先展開良性對話。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民進黨懷抱臺獨黨綱,雙方又不存在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基礎下,兩岸對話談何容易。

總之,臺灣五二○後面臨的臺海形勢是:「備戰」難,「避戰」亦難。如何認清時勢,引領檯灣突破上述的安全困境,成了賴總統上任後的第一個難題。

(作者爲淡江大學榮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