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的智慧:能變富的人,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在努力堅持3個原則
今天這篇文章阿胖要給你澆一盆冷水,很多人現在的賺錢方向完全搞錯了,可能是看到網上有太多的人一夜暴富,一步登天,滿眼都是羨慕,自己也想做到一夜暴富。
確實是有一步登天一夜暴富的人,但我們看不到的是,這些人後面有多少人在追求的過程中變得負債累累,人生完全毀掉了。
對大多數能變有錢的人,他們其實都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在正確的路上長期積累後的結果,這樣的方式也纔是適合所有人的變富方式。
那大多數能變有錢的人做了什麼,才能讓他們慢慢變得越來越富呢?我從“中國巴菲特”張磊那找到了答案。
張磊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都沒聽過,不是他沒名氣,而是因爲他如果不壓制,會太有名氣了。
他本來只是一個差點連初中都沒考上的人,卻在短短15年時間裡,創立高瓴資本,從0做到了5000億,還爲我國的經濟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騰訊百度藍月亮很多頭部企業都有張磊的投資。
而我是從他的書《價值》裡找到的答案,在《價值》中,張磊曾提到那些能變有錢的人,大多都不是一步登天,而是堅持了這3個原則,長期積累。
01持續的自找焦慮
持續的自找焦慮,對張磊的成長起到了異常關鍵的作用,他有時在某筆投資上做得不錯,心態突然一下就放鬆了,對尋找更好投資的想法一下就淡了許多,好在他及時意識到了,自己給自己創造出了一些焦慮,這才鞭策他繼續在投資上深耕,纔有瞭如今的張磊。
人的本性是懶,能不勤勞的時候絕對不會勤勞,如果一個人很窮,在生活壓力的作用下不焦慮也會焦慮,但如果一個人的生活還能吃上飯,如果不去自找焦慮,很快就會開始偷懶,安於現狀。
一個人一直待在原地的人又怎麼會變有錢呢?
那具體應該怎樣持續的給自己焦慮呢?這個問題一定要好好探討,因爲焦慮是把雙刃劍,有時候需要它,有時候又要控制他。
《價值》裡提到了一個原則:讓你持續努力,但不至於讓你整天焦躁不安。
比如你現在過得非常安逸,就要持續的給自己找焦慮,可以看看優秀的同齡人,多激發一下自己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這時候你會開始慢慢變焦慮,當你的焦慮已經讓你整天焦躁不安的時候,這個就過度了這時候就不要可以的去給自己增加焦慮了。
最好的狀態是能讓我們持續努力,但不至於整天焦躁不安。
02用終局思維做事
張磊是一個終局思維的實踐者,他從不看某個人,某個公司短期怎麼樣,他通常會直接把視野投射到幾十年後,這個公司、這個人可能會法則變成怎樣,這也讓他能投到騰訊、百度、藍月亮這樣的優秀企業。
當一個人持續用終局思維做事的時候,他必然未來會越來越富有。
我們稍微梳理一下其中的邏輯就能明白,變有錢的基本要求是要儘可能把每件事做好,而把每件事做好的要求又是洞察到每件事的本質,光看表面是做不好事情的,而洞察本質最好的辦法便是用終局思維了,因爲終局思維不是讓你看到某件事在這個節點是怎樣的,而是能讓你看到某件事長時間的狀態下是怎樣的,就和“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這句話一個道理。
比如你覺得某個人現在很有潛力,準備給他投資,但實際上說不定他的某個特徵會讓他在幾年之後遭遇徹底失敗,如果你只看現在,投了你就虧了,但你用終局思維看到大概的未來,你便能選擇不投他!
那如何用終局思維去思考呢?《價值》裡提到了一個辦法:收集判斷法
終局思維難就難在你很難準確判斷某件事,某個人未來會變成怎樣,這裡判斷不了,你就很難通過這個結論來判斷你接下來該怎麼做,所以只要我們能儘可能對未來判斷準確,接下來的做法也會更準確。
而判斷準確最好的辦法便是收集判斷法,多渠道收集大量信息,再去判斷某個人某件事的未來如何,不說100%,但判斷準確的概率肯定會大上不少。
像張磊他們搞投資的,都有自己的清單,這些清單便是收集大量信息後的結果,用來判斷某個企業的未來如何,是否值得投。
03不停推翻自己的結論
張磊可能今天覺得a公司不錯值得投資,後天又會立刻否定掉a公司的投資價值,這不是善變,而是聰明、極具智慧。
每個人一定要像張磊一樣懂得不停推翻自己的結論,纔可能變有錢,這其中的邏輯主要是防止思維固化以及避免犯錯。
比如你因爲某件事,對領導有了不好的印象,從而覺得所有領導都喜歡壓榨員工,然後你跳槽遇到了一個努力培養你的領導,但他做的有些事和壓榨你的領導類似,讓你不停的努力,如果你不推翻自己的結論,很可能就直接選擇離職了,這樣的思維固化便會讓你錯失一個變有錢的好機會。
比如你有一個a朋友,你看到他在和領導討論事情的時候提到了你,你本能的覺得他是準備算計你,隨即你立刻準備不把他當朋友了,然而實際上他卻是在給你說好話,如果你事後不把他當朋友,他還會感到寒心,但若你能不停的推翻自己的結論,去把這件事問清楚,不就能避免犯錯了嗎?
當一個人能避免大量的犯錯,思維靈活,又抓住各種各樣的機會,想不有錢都難。
你以爲這樣就結束了?這裡需要明確一個誤區,在《價值》裡提到了一個正確推翻自己結論的方法:質疑。
很多人推翻自己的結論是直接否定,其實這樣不好,久了會讓你失去信心與做決定的意識,而質疑卻能讓我們調動自己的思維,還不會失去信心。
比如你現在有一個結論是覺得領導只會壓榨人,現在要想的是:“領導真的在壓榨我嗎”,而不是想:“領導沒有在壓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