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登上天安門城樓淚流滿面:2號我就得趕回學校
7月1日一大早,天安門廣場上歌聲嘹亮,似乎催促着時針走快些。中國共產黨即將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
這些來自心底的歌聲,傳遞了最真實的民心,述說着這個百年政黨“爲什麼能”的密碼: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
唱支山歌給黨聽
我把黨來比母親
母親只生了我的身
黨的光輝照我心
這首傳唱了58年的《唱支山歌給黨聽》,再次在廣場上唱響時,在天安門城樓上觀禮的共產黨員張桂梅淚流滿面。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合唱團在演唱。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兩天前,她在人民大會堂接過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頒授的“七一勳章”。
張桂梅一手創辦華坪女子高中,幫助2000多名貧困山區女孩圓了大學夢,自己卻因常年操勞透支了身體,每天靠吃止疼藥堅持工作。
有人問她爲什麼要做這些?她說有對這片土地的感恩和感情,更多的,則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過是許多共產黨員每天都在做的事情,而黨和人民卻給了我們如此崇高的榮譽。”張桂梅說。
如今,許多華坪女高的學生考入大學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請入黨,立志成爲光榮的共產黨員。畢業後不怕吃苦,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
張桂梅說,有的學生成爲鄉村教師,有的成爲鄉鎮衛生院的醫生,還有的主動報名到西藏等艱苦地區當兵。
“雖然我很心疼她們,但這更讓我堅信,我們的教育是對的,我們沒有辜負黨的囑託,我們要培養的是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7月2日,張桂梅就要趕回華坪。她說:“學校還有很多工作,老師、學生們都等着我回去,我得守着姑娘們好好學習。”
張桂梅催淚清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來源:original)
我們走在大路上
意氣風發鬥志昂揚
披荊斬棘奔向前方
向前進!向前進!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合唱團在準備。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我們建設社會主義不能走小路,我們應該走大路。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走的是陽關大道。”59年前,創作《我們走在大路上》期間,音樂家李劫夫聽到電臺里正在播放歌曲《小路》,豁然開朗,對妻子張洛這麼說。
59年後,當催人向上的旋律響徹整個房間時,80歲的羅開富艱難地從椅子上站起來。他因重走長征路,留下一雙令人心痛的病腿。
從1984年10月16日至1985年10月19日的368個日日夜夜裡,經濟日報社原記者、常務副總編輯羅開富成爲繼紅軍之後,唯一完全按照原路、用時368天、徒步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徵的第一人。
作爲“半條被子”故事的發掘者,羅開富說,“我是幸運者,我徒步長征路遇到的艱難不能同紅軍相比,但歷經春夏秋冬、風霜雪雨、懸崖洪流,讓我感受到了長征這一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壯舉,留給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偉大的長征精神。”
當年紅軍從於都出發,抵達“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的湖南汝城沙洲村,羅開富按照原路,走的多是山間羊腸小道,用了整整22天,如今只需5個多小時就能抵達。
羅開富說:“中國共產黨開闢的社會主義大路走到今天,我們志氣更高、骨氣更硬、底氣更足。”
共產黨好,共產黨好
共產黨是人民的好領導
說得到,做得到
全心全意爲了人民立功勞
……
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好
社會主義江山人民保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合唱團在演唱。新華社記者 張玉薇 攝
這首由希揚作詞、李煥之作曲的經典歌曲,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通俗的歌詞寫出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聲。放在今天再合適不過,歌曲豪邁自信、直接明瞭、一語中的地道出真諦——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
當電視裡傳來《社會主義好》的歌聲時,雲南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的田學明,情不自禁跟着唱了起來。對他來說,每一句歌詞都是“眼見爲實”。
這位81歲的佤族老人,是新中國成立後滄源佤族的第一批佤族大學生。佤族從原始社會“直過”到社會主義。1940年田學明出生時,佤族還過着刀耕火種、刻木記事的生活。1949年,滄源解放。1952年春,黨和政府在佤山蓋起了學校,田學明第一次走進課堂,再後來被保送到中央民族學院(現中央民族大學),成爲“佤族部落後代中福氣最大的一個”。
上世紀60年代,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傳唱大江南北。“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鑼,阿佤唱新歌……”這些來自心底的歌詞唱出了佤族羣衆過上新生活的喜悅,唱出了對共產黨的感恩之情。
“黨對我們的恩情,比阿佤山還高大,比瀾滄江還深長,我們終生報答不完。”田學明熱淚盈眶地告訴一起守在電視機前的家人,“我們要再唱新歌,就唱新時代的幸福之歌!”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共產黨辛勞爲民族
共產黨他一心救中國
他指給了人民解放的道路
他領導中國走向光明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合唱團在準備。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78年前,在今天的北京市房山區霞雲嶺鄉堂上村,晉察冀邊區抗日宣傳小分隊隊員曹火星結合當地民歌曲調“霸王鞭”的旋律,創作了這首家喻戶曉、全國傳唱的革命歌曲。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自誕生起經久不衰,樸實深刻的道理和朗朗上口的旋律,深深地烙印在每個中國人心裡。
當聽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嘹亮歌聲時,有村民注意到35歲的李本源偷偷抹了淚。
這一天,貴州石阡縣大坪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本源起了個大早,惦記着、憧憬着上午的慶祝活動,他提前招呼村民來村委會一起觀看慶祝大會直播。
兩年前,這個北京來的小夥子,一頭扎進貴州大山,如今這個過去的“零產業”貧困村,茶產業欣欣向榮。
從茶葉種植,茶青下樹,到茶廠加工、包裝,茶葉生產加工的每一個環節,李本源都參與其中,通宵達旦守在茶廠裡也是常有的事,村民說他是“和茶葉睡在一起”的書記。
數據顯示,全國累計選派25.5萬個駐村工作隊、300多萬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與近200萬名鄉鎮幹部和數百萬村幹部團結攻堅,鮮紅的黨旗始終高高飄揚在扶貧一線。李本源激動地說,“1800多名扶貧幹部將生命定格在了脫貧攻堅征程上,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的生動詮釋。”
嘹亮的歌聲中,時針終於撥到了上午8時,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國歌唱響,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冉冉升起。這旋律響徹廣場上空,穿過平原,越過高山,跨過江河,飄揚在祖國大地。
城樓上,習近平總書記聲音鏗鏘:“中華民族近代以來180多年的歷史、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100年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70多年的歷史都充分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鬥,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着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習近平總書記的莊嚴宣告,不斷激起了廣場上的熱烈掌聲。
一次次熱烈的掌聲之後,響起的是《國際歌》。
這是最後的鬥爭
團結起來到明天
就一定要實現
英特納雄耐爾
就一定要實現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合唱團在準備。新華社記者 謝劍飛 攝
在“七一勳章”獲得者、中國共產黨同齡人瞿獨伊老人的記憶最深處,是父親瞿秋白在1923年翻譯的《國際歌》。
此前新華社記者採訪瞿獨伊時問:您還記得這首歌嗎?這位不少往事已記不清的百歲老人,突然眼睛閃光,高唱起來。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用俄語一路高唱《國際歌》,在福建長汀羅漢嶺英勇就義,年僅36歲。
從小瞿獨伊受到的教育就是: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共產黨辛勞爲民族,人活着就是要爲人民服務的。
作爲29位“七一勳章”獲得者中唯一的記者,她曾在開國大典上,用俄語向全世界播出毛主席講話,是我國第一批赴莫斯科建立新華社記者站的駐外記者,擔任過周總理和中國訪蘇代表團的翻譯。瞿獨伊一生淡泊名利,從不向黨伸手,不搞特殊化,用她崇高的精神風範詮釋了什麼是共產黨人。
慶祝大會結束,人羣久久不願離去。廣場上響起《歌唱祖國》。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勝利歌聲多麼響亮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
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這是合唱團在大會開始前演唱。新華社記者 邢廣利 攝
又聽到熟悉的旋律,79歲的羅惠英在上海的家裡熱淚盈眶。
幾十年前,上海第九女中羅惠英、王蘭娣、俞錫君和範德娟輾轉到“那遙遠的地方”——青海金銀灘,我國第一個核武器研製基地國營二二一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在這裡誕生,這是中華民族挺起脊樑的地方。
在原子城時,《歌唱祖國》是羅惠英時常哼唱的歌。當年原子城條件艱苦,想的都是再苦再難也要造出“爭氣彈”。
“出於保密的習慣”,那段原子城往事,羅惠英至今仍不常和家裡人提起。
曾經有記者問她,當年不去青海的話,現在怎麼着也得是個專家教授了吧。羅惠英回答說,“沒什麼遺憾的,參與造原子彈光榮!”
聽到這幾句歌詞,羅惠英對一旁的老伴說:“現在咱們能上天下海入地,真令人欣慰。”
在東莞的王蘭娣回首這段隱秘而光輝的禁地芳華,激情滿懷地說:“只要用得上,我還能幹。”
同一時間,在遼寧丹東光榮院特護區的房間裡,66歲的孫福貴陪伴在父親孫景坤身旁。兩天前,孫福貴進京代父接過“七一勳章”,感覺手中沉甸甸的,“黨和國家給父親這麼高的榮譽,是對我父親在革命戰爭時期英勇殺敵、建設時期無言奉獻的褒獎。父親淡泊名利,但黨和人民從來沒有遺忘他。”
聽到《歌唱祖國》,病牀上的孫景坤嘴角上揚,眼裡有光。孫福貴激動地說:“中國共產黨走過百年路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如今國家富強、百姓富裕——國家有實力,是百姓最大的底氣。”
廣場上,不期而遇的路生梅張開雙臂與記者擁抱,“太激動了,太激動了,有幸在這裡見證建黨百年我真的太高興了。”
1968年,從北京醫學院(今首都醫科大學)畢業的北京姑娘路生梅,被組織分配到陝北黃河畔的佳縣人民醫院,一干就是53年。她給患者開幾毛幾分錢的小藥,巡診走遍了佳縣的小鎮鄉村。
她普及新法接生,爲落後的小縣城建起了第一個正規兒科,培養出榆林地區最棒的小兒科醫生、護士,改變了曾經病死率近乎100%的“新生兒破傷風”。
近耄耋之年的她自願“超期服役”,有人粗略估算,僅退休後的20年裡,路生梅義診的患者就超過了10萬人次。
上大學時,學校要求醫學生“要爲黨健康工作50年”。多年後,路生梅把這句話改成了“要爲佳縣人民服務50年”。
天安門廣場,這個路生梅兒時再熟悉不過的地方,今天作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在這裡觀禮百年慶典,77歲的路生梅激動地說,“在這裡,真實體會到祖國的強大,黨和人民的偉大。”
“未來屬於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爲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回味着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殷切希望和囑咐,年輕人興奮地揮舞着旗幟,不捨散去,隨聲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