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鈸院士解析AI產業演進與可持續發展路徑
2024年1月20日至21日,由北京大學電子學院高層培訓中心主辦的“北京大學2024年博雅企業家年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譽院長張鈸發表了題爲《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的AI產業-邁向第三代人工智能》的重要演講,就當前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趨勢、生成式AI技術的崛起及其帶來的產業變革進行了深入闡述。他的演講爲在場的企業家們提供了全新的思考維度和戰略指引,同時也激發了整個行業對AI未來宏大發展前景的熱烈憧憬與堅定信心。
張鈸院士首先帶大家回顧了人工智能從知識驅動到數據驅動的發展歷程,指出了當前基於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算法存在諸多脆弱性問題,如不安全、不可信、不可靠、不可控、不宜推廣等不足。他強調了發展第三代人工智能的迫切性,這一代人工智能將融合前兩代的優勢,構建更加安全可靠、可解釋和魯棒的AI理論與方法。
我們還了解到,與信息產業遵循的“基礎理論-技術-應用”模式不同,AI產業更加註重“算法(模型)-技術-應用”的發展邏輯。張鈸院士認爲,生成式AI的興起正是AI產業發展的一次重大機遇,尤其在藝術和創意產業等領域,它有望帶來顛覆性的變革,推動產業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重塑。然而,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也伴隨着一系列挑戰,特別是在安全、法規和倫理等方面。張鈸院士強調,在積極擁抱生成式AI帶來的機遇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這些挑戰,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以確保AI技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談及AI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時,張鈸院士提出幾點重要考量。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三者之間的緊密協同是關鍵,高質量的研發團隊是推動AI科技進步的核心力量,他們的努力與智慧將爲AI產業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同時,深入應用領域、促進機構交叉融合和實現研發與市場無縫對接也是確保AI科技成果成功轉化的重要環節。另外,隨着AI技術的廣泛應用,人工智能的治理問題也日益凸顯,建立完善的治理體系成爲當務之急。
作爲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傑出先驅,張鈸院士不僅在人工智能、人工神經網絡、遺傳算法等多個理論領域有着深厚的研究,還致力於將這些理論應用於模式識別、知識工程以及智能機器人與智能控制等實際技術中。他發表了200餘篇學術論文和5篇專著(中英文版),其學術成就備受認可,榮獲了包括ICL歐洲人工智能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在內的多項國內外大獎。張院士還是智能技術與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創始人之一,並在1990-1996年間擔任該實驗室主任,對實驗室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在“863”高技術計劃中擔任智能機器人主題專家組專家,爲中國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張院士在學術上的突出貢獻包括提出問題求解的商空間理論,這一理論現已成爲粒計算領域的重要分支。在人工神經網絡方面,他創新性地提出了基於規劃和點集覆蓋的學習算法,爲神經網絡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張院士還爲中國培養了大量的人工智能領域專業人才,爲中國的AI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學術成就和突出貢獻爲整個行業樹立了榜樣,將激勵着更多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投身到人工智能的研究與應用中。
展望未來,生成式AI技術正推動AI產業進入全新紀元,帶來無限機遇。企業家們需敏銳洞察市場、持續創新,並勇探技術新領域。深知AI對國家競爭力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性,我們熱切的鼓勵企業家們積極投身於AI的發展大潮,與學術、產業界攜手並肩,共推技術突破與產業可持續發展。在此過程中,我們倡導,既要關注技術的商業應用和市場前景,也要堅守技術倫理和社會責任,確保AI技術的發展符合人類價值觀和社會福祉。通過建立健全的治理體系和監管機制,我們也堅信能夠爲AI技術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在邁向第三代人工智能的征程中,讓我們攜手前行,共創AI產業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