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發言人臺 從政之路飛黃騰達
大陸已故前副總理錢其琛,2001年3月與時任美國總統布希在白宮會晤。(中新社)
作爲中國對外最「高調」、亮相最頻繁的面孔,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一職,幾乎是仕途平步青雲的最佳墊腳石。2019年7月,前中國外交部新聞司長兼發言人陸慷調任北美大洋洲司長,華春瑩從新聞司副司長扶正;隔年2月底,以「戰狼式外交」形象著稱的趙立堅現身藍廳(外交部記者會場);到同年7月,耿爽出任駐聯合國代表團常駐副代表,由汪文斌接任副司長,2年5次人事調整,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最新鐵三角於焉產生。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常設3人,一般由新聞司長與2位副司長出任。首次以發言人身分亮相的新聞司長是錢其琛,他於1982年3月26日,公開回應蘇聯領導人布里茲涅夫改善中蘇關係問題,直到汪文斌,前後有32人次出任發言人,因秦剛兩次履職,實爲31人,極少數仕途不順。
中共建政後,1949年11月8日成立外交部,並未設立發言人制度,新聞司前身爲情報司,由國共對峙時期中共第一位新聞發言人、時年35歲的龔澎(外交部長喬冠華的妻子)出任司長,1955年總理周恩來作主情報司改名新聞司、龔澎一直負責該機構到1970年。
中國前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回憶錄《外交十記》中到,1982年中蘇關係出現緩和,他在3月26日主持外交部首場新聞發佈會,「作爲外交部首位新聞發言人,我發佈了一個只有三句話的簡短聲明」。次年3月1日,齊懷遠首次以外交部新聞司長兼發言人身分宣佈:「中國外交部從即日起建立發言人制度。」
《香港01》曾分析,從31名發言人「升官圖」看,不外乎兩大途徑:一是躋身外交領導決策層:錢其琛以降5名外交部長,連同李肇星,有2人出身新聞司。官至正部級的還有國務院外事辦主任齊懷遠、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孔泉。副部級至少7人:首任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馬毓真、中央外事委副主任劉建超,歷任外交部副部長齊懷遠、崔天凱、秦剛和馬朝旭等4人;外交部阿富汗事務特使孫玉璽等。其二,外放駐外使節:有中國駐希臘大使章啓月、駐羅馬尼亞大使姜瑜等人。
此外,少數仕途失利的發言人,有官至外交部部長助理的沈國放,他在2005年底無預警調到外交部所屬世界知識出版社,當時引起諸多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