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產F-16戰機 洛馬爲臺灣還得加把勁

70批次新版F-16戰機。(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

儘管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難以克服向臺灣等美國重要安全合作伙伴交付延遲的問題,但預計在未來幾年將大增F-16「戰隼」(Fighting Falcon)戰機的產量。

據《新聞週刊》(Newsweek)8日報導,洛馬因供應臺北武器和裝備而兩度受北京制裁,但已設定目標,到今年底前將70/72批次(Block 70/72)最新版F-16V的年產量提高到 36 架。洛馬官員告訴《空天力量》雜誌(Air and Space Forces Magazine),他們希望,到 2025 年時,年產量可達 48架。

洛馬的訂單堆積如山,證明這款戰機廣受歡迎,而F-16上個月才慶祝了自 1974 年首飛以來走過的半個世紀。老客戶臺灣發現,自己正與巴林、保加利亞、希臘、約旦和斯洛伐克一起排隊,而烏克蘭很可能不久就會加入。臺灣空軍是F-16的主要用戶之一,但旗下飛行員和老化的機隊因中方戰機在周邊空域的演習而吃緊。

臺灣1992年訂購了150架F-16,並於2016年爲144架戰機展開耗資45億美元(近1,413億臺幣)的升級改裝計劃。不過,近年來因非戰鬥折損,當總部位於俄亥俄州的美國空軍壽命週期管理中心(Air Force Life Cycle Management Center)週一宣佈專案完成時,現代化的F-16V只剩139 架。

至於正在進行的第二階段計劃,則在爲臺灣戰機配備更先進的武器。正值臺海局勢再度緊張之際,美國國會2019年批准了價值80億美元(約2,511億臺幣)的訂單,讓臺灣採購66架新型F-16戰機。一旦訂單完成,臺灣將擁有由200多架戰機組成的亞洲最大F-16機隊。不過,目前交貨時間表仍不確定。

由於北京頻頻在西太平洋展示武力,臺美都希望,臺灣能迅速加強自衛能力,以嚇阻北京冒險採取任何軍事行動,但卻無法擺脫現實的限制。雖然洛馬增產,今年稍後可望交付臺灣第一架F-16V,但要按照原本計劃,2026年完全交付臺灣新型F-16戰機,可能還得加把勁。

這些戰機是臺北武器長期積壓的一部分,美國議員和分析家估計,臺灣正在等待價值超過190億美元(約5,964億臺幣)的美製硬體。

包括美國聯邦衆議員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魏特曼(Rob Wittman)在內,去年11月有24名議員以這爲核心,致函美國空軍部長肯達爾(Frank Kendall)。其中魏特曼指出,由於原始設備製造商沒料到軟體開發的複雜性,以致交付延遲了超過15個月。他並指出,時間表已從 2025-2026年延後到2026-2027 年。

這些議員強調,爲了因應中方不斷升級的空中武力示威,他們力促必須處理及解決積欠臺灣升級版F-16戰機,還有地面支援裝備交付意外,並長時間拖延的問題。